若翁仙去竟如何,手植琅玕已满坡。
门口直开三径入,楼中应待七贤过。
昼长苍雪飘帘幕,夜静清风响佩珂。
最好年年雷雨后,阶庭添得锦䙀多。
【注释】
仍翠楼:即翠微亭。金溪赵公理,名不详。理字原是金溪县令的官号,这里指赵氏家族。
若翁:即若虚,北宋文学家苏轼之弟。仙去:指若虚死后。
琅玕:一种美玉。手植琅玕已满坡:指若虚死后,他亲手种的树木郁郁葱葱,已经长满了山坡。
门口直开三径入:指若虚墓地门口有三条小路通向里面。
七贤:指东汉末年的“竹林七贤”,包括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阮咸七人。
苍雪:形容白色的雪花。飘帘幕:飘落下来落在窗帘上。
夜静:夜晚寂静。清风响佩珂:风声和佩玉的声音相互应和。
锦䙀:绣有各种花纹的绸缎。
赏析:
这是一首悼念先人之作,诗人通过赞美先人的美德来表达对先人的怀念之情。全诗以景起,以情结,意境优美,语言生动,富有哲理意味。
开头两句“仍翠楼为金溪赵公理赋,若翁仙去竟如何”,描绘了金溪赵公理墓地的景象。翠微亭作为墓地的标识,其周围种植着树木。门前有三条小路通向深处,似乎在邀请人们进入墓穴中探寻先人的足迹。这两句不仅描绘了墓地的外在风貌,更透露出对逝者的深深哀思之情。
接下来四句“门口直开三径入,楼中应待七贤过。昼长苍雪飘帘幕,夜静清风响佩珂。”进一步描绘了墓地内的景象。大门直接通往三个方向的小路,象征着先人在人生的旅途上留下了三条路。在漫长的白天,雪花飘落在窗帘上,仿佛为先人的墓地增添了一份静谧之美。而在夜晚,清风摇曳着佩玉的声音,仿佛在诉说着先人在人生旅途上的豪放与洒脱。
结尾两句“最好年年雷雨后,阶庭添得锦䙀多”则表达了作者对先人的思念之情。每年雷雨过后,台阶上的锦䙀(一种绣有各种花纹的绸缎)会更多,仿佛在告诉人们先人在人生的旅途上留下了丰富的痕迹。这两句既表达了对逝去先人的怀念之情,也展现了先人留给后人的美好印象。
整首诗以景起,以情结,通过描绘墓地的外在风貌和内部环境以及人们对先人的思念之情,表达了对逝去先人的深深哀思之情。同时,这首诗也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艺术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