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轻云落小舟,漫将书法效湖州。
清游便欲邀坡老,雅好还宜载子猷。
篷底影横湘浦月,灯前声带海门秋。
兴来欲作长竿去,钓却连鳌访十洲。

【注释】

  1. 夏雪洲:指作者的朋友。舟中:泛舟时在船上的屏风上题写竹诗。屏:一种可以卷起来的画,上面常绘山水花木之类。
  2. 一剪轻云落小舟: 意思是说笔势像一剪轻云那样轻盈,落在了小小的舟上。
  3. 湖州:浙江省湖州市,这里以湖州喻指书法。
  4. 坡老:宋代文学家苏轼的别号,这里指苏轼的字“子由”。
  5. 雅好:高雅的爱好。这里指喜爱竹。子猷:晋代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的小名。这里借指王献之。
  6. 篷底影横湘浦月: 意思是把竹子的影子投到船篷底,仿佛横亘着一条月亮似的清溪。湘浦:湖南省境内的湘江支流。
  7. 海门秋: 海门山在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县,秋天海门山上的枫树红叶似火。
  8. 长竿去:用长竿钓鱼。
  9. 连鳌访十洲: 意思是说要用长竿钓起大鱼,然后带着它去找海上的仙岛。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题画诗,作者在夏雪洲舟中壁上题写竹诗,表达了自己对自然之美和艺术之美的喜爱与追求。
第一句”一剪轻云落小舟”描绘的是一幅宁静而优雅的画面,笔锋如剪般轻柔地落在小舟之上,象征着诗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状态。第二句”漫将书法效湖州”则是诗人对书法艺术的追求,他想要模仿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湖州的风格,以此来表达自己的审美追求。第三句”清游便欲邀坡老,雅好还宜载子猷”则表明了诗人想要邀请苏轼这样的文人雅士来一起欣赏这美景,也暗示了自己对书画艺术的热爱。
第四、五、六句”篷底影横湘浦月,灯前声带海门秋”描绘的是在船上观景的情景,篷底的竹子影子横跨在湘江上的月亮之上,灯前的竹子声音伴随着海门山上的秋色。这两句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还表现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最后一句”兴来欲作长竿去,钓却连鳌访十洲”则是诗人在欣赏完美景后产生的灵感,他想要用长竿去钓起那连鳌,带着它去寻找海上的仙岛。这里的”长竿去”和”连鳌访十洲”都是诗人的幻想和梦想,体现了他的浪漫主义精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