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君乃是青云器,读书不负平生志。
向曾龙跃禹门雷,跳浪翻空应得意。
声名藉藉动京华,策对明廷众所夸。
鳌首已攀蟾窟桂,马头还看凤城花。
斯文仰羡增光显,称述犹存赠行卷。
铿锵金石韵相宣,远大期君意非浅。
君今宠擢登銮坡,玉树花深响佩珂。
五色文章成黼黻,九天光采动星河。
嗟予久已闻英誉,势比云泥固难会。
年年枯死案头萤,四十无闻何足畏。
不期邂逅同清朝,菲才未免旁人嘲。
痴蝇附骥亦致远,托身愿结青云交。

这首诗是送给朱编修的,表达了诗人对朱编修的赞赏和期待。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朱君乃是青云器,读书不负平生志。
  • 朱编修如同升上云层的器物,他的学识和才华都达到了很高的境界。他通过努力学习,没有辜负自己的志向。
  1. 向曾龙跃禹门雷,跳浪翻空应得意。
  • 曾经有一段时间,像龙一样跃过大禹治水的龙门,跳过波浪,翻过天空,应该感到很得意。这里用比喻的方式表达了朱编修的才华和成就。
  1. 声名藉藉动京华,策对明廷众所夸。
  • 他的名声和声誉在京城传得到处都是,他的策文在朝廷上被众人称赞。这里的“声名藉藉”形容朱编修的名声很大,而“策对明廷”则指的是他在朝廷上的表现。
  1. 鳌首已攀蟾窟桂,马头还看凤城花。
  • 他已经登上了科举考试的最高点,就像爬上了蟾蜍的背部去摘取桂花,又像骑着骏马回头去看那美丽的凤城花朵。这里的“鳌首”指的是科举考试中的状元,而“蟾窟桂”则是科举考试中的一种吉祥物,代表着成功。
  1. 斯文仰羡增光显,称述犹存赠行卷。
  • 文人学士们都很仰慕他的才华,他的名声也因此而更加显赫。他的诗词作品仍然保留下来,作为赠送给朋友的行卷。
  1. 铿锵金石韵相宣,远大期君意非浅。
  • 他的诗词作品音韵铿锵有力,如同金石之音一般悦耳动听。他对朱编修的期望很高,希望他能有更大的成就。
  1. 君今宠擢登銮坡,玉树花深响佩珂。
  • 你现在受到皇帝的赏识,被提拔到高位。就像玉树花盛开时发出的声音一样,你的声望也越来越高。
  1. 五色文章成黼黻,九天光采动星河。
  • 你的文章丰富多彩,就像五彩斑斓的黼黻(古代礼服上的装饰)一样,充满了智慧和才情。你的才华闪耀着光芒,甚至能影响九天之上的星空。
  1. 嗟予久已闻英誉,势比云泥固难会。
  • 我早就听说过你的英名和美誉,但是你的地位却高得难以接触。这里的“云泥”原指天上的云和地上的泥,比喻地位悬殊。
  1. 年年枯死案头萤,四十无闻何足畏。
  • 每年我都看到你像萤火虫一样在案头死去,但你没有做出什么显著的成就,所以没有什么值得害怕的。这里的“案头萤”比喻那些没有多少成就、默默无闻的人。
  1. 不期邂逅同清朝,菲才未免旁人嘲。
  • 没有想到我们能在这个时代相遇,但是因为我的才华不足,难免会遭到他人的嘲笑。这里的“菲才”是指才能不高。
  1. 痴蝇附骥亦致远,托身愿结青云交。
  • 即使像苍蝇一样微不足道的苍蝇也能附在好马的身上飞得远,我希望我能和你结交并成为知己。这里的“痴蝇”原指无知愚蠢的人,后来泛指依附他人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