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味松风外,何曾寄杂听。
空闻归淡漠,玄悟透沉冥。
雷岂坤余转,萌非腊后青。
有诗持换□,来制白云亭。

【注释】:

  1. 松声:松林中的声音。2. 无它音:指没有其他杂音。3. 一味:专一、只一的意思。4. 何曾:何曾,哪里。5. 坤余:地的支脉,引申为大地。6. 萌非腊后青:指春天来临时,冬眠的植物发芽。7. □(xián):同”弦”,琴。8. 制:建造;造。9. 白云亭:地名,即现在的白云山。
    【赏析】:
    这是一首题写在白云山白云亭上的咏物诗。诗人借咏物而抒写自己的情怀,寄寓了诗人对于人生和世事的感慨。
    首联“坐松声中了无它音”,是说在寂静的松林之中,只有松涛的阵阵响声,没有任何杂音。这里,“了无它音”并非真的没有其他声音,而是说在这样幽静的地方,除了松涛的声音之外,再也听不见其他任何声音了。这一句是全诗的关键之处,也是诗人所要表达的主要思想感情所在。
    颔联“空闻归淡漠,玄悟透沉冥”。意思是说,虽然身处这样的环境中,但是诗人并没有因此而感到厌倦或迷惑,而是能够领悟到大自然的真谛,达到了一种超越尘世的境界。这里的“空闻”和“玄悟”都是佛教用语,分别表示对事物的超脱和领悟。“淡漠”、“沉冥”则分别表示一种平静、淡然的状态。
    颈联“雷岂坤余转,萌非腊后青。”意思是说,雷声难道是从大地深处传来的吗?草木发芽难道是在腊月之后才出现的吗?这里,诗人用反问的方式表达了他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思考。他认为,雷声并不是从大地深处传来的,而是一种自然的声响;草木发芽也并不是只有在腊月之后才会有的,而是在春天来临之前就已经开始了。这种看法体现了诗人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
    尾联“有诗持换□,来制白云亭。”意思是说,我有一首诗可以交换给你读,用来建设这个白云亭。这里的“诗”指的是这首诗。“□”是指琴,“制”则是建造、建设的意思。诗人通过这首诗来表达他对白云亭的建设和发展寄予了厚望。他希望这个白云亭能够成为一个让人们休息放松、欣赏自然风光的好地方,同时也能够成为他抒发情感、交流思想的地方。
    整首诗通过对白云亭环境的描绘和对诗人内心世界的抒发,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对人生的热爱和追求。同时,诗人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思考,展示了他独到的见解和深刻的思考能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