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虬虽困,不资鳝鳅。
鸑鷟虽孤,不匹鹜雏。
虽有香草,当户必除。
虽有仁人,在敌必诛。
狐白虽美,炎暑必置。
舟车之用,易地则弃。
蕙兰不采,无异蓬蒿。
干将不试,世比铅刀。
以骥捕鼠,曾不如狸。
饿夫获璧,不如得糜。
郭生纯臣,鲁连高士。
彼乃登台,此则蹈海。
宁直见伐,无为曲全。
宁渴而死,不啜盗泉。
这首诗是《拟矫志篇》,作者是三国时期的魏国诗人曹植。诗中描述了各种动物和植物的遭遇,以及它们的命运。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 龙虬虽困,不资鳝鳅。
- “龙虬”指的是龙形的虬龙,这里用来形容高贵、强大的形象。”鳝鳅”是两种鱼类,这里用来比喻那些没有才能的人。
- 译文:虽然尊贵如龙的虬龙有困厄,但它并不依靠鳝鱼和泥鳅。
- 鸑鷟虽孤,不匹鹜雏。
- “鸑鷟”是一种鸟,这里用来形容高贵的凤凰。”鹜雏”是鸭子的幼崽,这里用来比喻那些没有才能的人。
- 译文:虽然高贵如凤凰的鸑鷟有孤独,但它并不比鸭雏差。
- 虽有香草,当户必除。
- “香草”通常指的是一种叫做艾草的植物,这里用来比喻有才能但不被重用的人。
- 译文:尽管有像艾草一样的香草,但如果它在门口,就会被砍掉。
- 虽有仁人,在敌必诛。
- “仁人”是指有仁义心肠的人,这里用来比喻忠诚正直的人。
- 译文:尽管有像仁人一样的忠诚正直之人,但如果他们在敌人面前,就会被杀害。
- 狐白虽美,炎暑必置。
- “狐白”是指狐狸的白毛,这里用来比喻有才能但不被重用的人。
- 译文:尽管有像狐狸白皮一样的才能,但在炎热的夏天,它会被丢弃不用。
- 舟车之用,易地则弃。
- “舟车”在这里指的是交通工具,用来比喻有用的物品或人才。
- 译文:即使是宝贵的舟车,如果换了地方也会被丢弃。
- 蕙兰不采,无异蓬蒿。
- “蕙兰”是指兰花,这里用来比喻有才华但不被重用的人。
- 译文:尽管有像蕙兰一样的美丽花朵,但如果不采摘,它就和蓬蒿没有什么分别。
- 干将不试,世比铅刀。
- “干将”是指春秋时期有名的剑匠欧冶子,这里用来比喻有才能但不被重用的人。
- 译文:即使是像干将这样的好剑,如果不经过试验,人们也会把它当作普通铁刀看待。
- 以骥捕鼠,曾不如狸。
- “骥”是指千里马,”狸”是指猫。这里用来比喻有才能的人不如猫捉老鼠。
- 译文:即使像千里马一样的人才去捕捉老鼠,也不如一只小猫捉老鼠快。
- 饿夫获璧,不如得糜。
- “饿夫”是指饿肚子的人,”糜”是指粥。这里用来比喻得到食物比得到宝玉更值得珍惜。
- 译文:即使饿肚子的人得到了一块宝玉,也不如得到一点粥来得珍贵。
- 郭生纯臣,鲁连高士。
- “郭生”是指战国时期的齐国人郭开,”鲁连”是指战国时期的鲁仲连。这里用来比喻忠诚正直的人。
- 译文:郭开是一个纯臣,鲁仲连是一个高人。
- 彼乃登台,此则蹈海。
- “登台”是指登上了台,”蹈海”是指跳进海里。这里用来比喻不同的处境或命运。
- 译文:他们一个是登上了高位,另一个却要跳海。
- 宁直见伐,无为曲全。
- “直见伐”是指直接面对攻击,”曲全”是指为了保全自己而妥协。这里用来比喻宁愿受到攻击也不妥协。
- 译文:宁愿被攻击,也不要为了保全自己而妥协。
- 宁渴而死,不啜盗泉。
- “渴死”是指因为口渴而死,”啜盗泉”是指喝盗泉水。这里用来比喻宁愿饿死也不偷取他人的东西。
- 译文:宁愿渴死,也不愿意去喝盗泉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