戍役赴关陇,驰车经洛阳。
群公蓊云集,节钺何辉煌。
炎精启初辉,云定神鼎方。
顾瞻瀍涧濒,山川蔚苍苍。
脱挽弃道左,蹑履整敝裳。
叩军陈便宜,炯目如曙光。
析此利害端,吐论何轩昂。
咸秦古天府,百二诚帝疆。
丈夫镜时机,识此理乱章。
一语弃贫贱,笑谈绾银黄。
此儒竟何为,空守蓬蓼场。
【注释】
戍役赴关陇:戍役,守卫边境。关陇:指函谷关、陇山一带。
驰车经洛阳:洛阳,东汉都城,在今河南省洛阳市。
群公:众位大臣或官员。蓊云:草木茂盛。云集:像云一样聚集起来。
节钺:指符节和斧头,是古代帝王权力的象征。何辉煌:多么光辉灿烂。
炎精:即天命,上天的意志。启初辉:开启光明。
云定神鼎方:比喻天命已经确立。神鼎:神话传说中的神器,象征皇权。
顾瞻:回头看。瀍涧濒:瀍水(在今山西省)与涧水(在今陕西省)的岸边。
脱挽弃道左:脱下官帽和手执车马鞭子,表示辞官。道左:左边的路旁,指朝廷。
蹑履整敝裳:穿上破旧的衣服。蹑履,穿着鞋袜。敝裳,破烂的衣裳。
叩军陈便宜:在军营里提出建议。军陈,军营。便宜,适宜,恰当。
炯目如曙光:《汉书·东方朔传》载:“朔每为文章,常自诵之,以为好则忘其食。”这里说他的文章像早晨的第一缕阳光,令人精神振奋。
析此利害端:分析这其中的道理和利害关系。
吐论:发表议论。轩昂:高亢激昂。
咸秦古天府:咸阳是古代周朝的首都,故址在今陕西省咸阳市;秦朝是古代的一个王朝,都城在今陕西省西安市。
百二诚帝疆:意思是说秦国的土地面积占全国的比例只有十二分之一,但秦朝的疆域却是整个中国的三分之二。
一语弃贫贱:一句话就脱离了贫困和卑贱的境地。
绾银黄:佩戴上银质的冠带。
此儒竟何为:这位读书人究竟想要做什么?
空守蓬蓼场:空守着荒凉的茅草屋,形容穷困潦倒。蓬蓼:茅草。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诗,描写了一位文人对时局的忧思和不满。
第一句“戍役赴关陇”,写诗人奔赴边疆戍守的情景。第二句“驰车经洛阳”,则写诗人从边陲之地回到繁华的京城洛阳,心情复杂,有悲壮也有无奈。第三句“群公蓊云集”,描绘出朝廷中众大臣聚集在一起的场面,暗示了朝廷内的权力斗争。第四句“节钺何辉煌”,用“节钺”一词,表达了诗人对于朝廷中权臣的不满和警惕。
接下来的诗句,则是诗人对于时局的分析与评论。他看到了朝廷中的腐败与黑暗,也看到了百姓的疾苦与无奈。第六句“炎精启初辉”,意味着天命已经开始显现,而第七句“云定神鼎方”,则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于朝廷命运的担忧与不安。
第八句“顾瞻瀍涧濒”,则以山水之景作比喻,表达了诗人对于朝廷内外形势的认识与理解。他认为,朝廷内外的局势如同山川一般广阔而深远,既有美好的一面,也有着危险的一面。第九句“山川蔚苍苍”,则进一步描绘出大自然的壮丽景色,同时也隐喻了朝廷内外的复杂局面。第十句“脱挽弃道左”,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于朝廷政治斗争的看法和态度。他认为,官场上的权力争斗如同脱掉帽子和手执车马鞭子一样轻松,而真正的贤能之士却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得以施展才华。第十一句“蹑履整敝裳”,则以自己的处境为例,表达了诗人对于个人境遇的感慨与无奈。第十二句“叩军陈便宜”,则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观点,认为应该敢于直言进谏,为朝廷的发展献计献策。第十三句“炯目如曙光”,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观点的信念和决心,认为自己的文章就像早晨的第一缕阳光一样,能够照亮人们的心灵。
第十四句“析此利害端”,则再次强调了自己对于时局的分析与评论的重要性。第十五句“吐论何轩昂”,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言论的信心与豪气。第十六句“咸秦古天府”,则以咸阳作为历史背景,暗示了秦国的强大与繁荣。第十七句“百二诚帝疆”,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于秦朝历史的评价和认识。最后一句“丈夫镜时机”,则是诗人对自己角色的定位和期待,希望能够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这首诗通过咏史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局的忧虑、对于个人境遇的感慨以及对国家未来的展望。它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也展现了诗人对于理想政治的追求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