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映秋芳数枝玉,冰绡宛是湘江曲。
能使湘灵怆别魂,瑶瑟泠泠怨秋绿。
霓裳奔月留难住,锦衾红烛生愁绪。
墨花化作秦淮云,犹向妆楼日来去。

注释:

  1. 寒映秋芳数枝玉:寒光映照着秋天的花朵,仿佛是玉石一样。
  2. 冰绡宛是湘江曲:如同冰丝般细腻,仿佛是湘江的曲水一样。
  3. 能使湘灵怆别魂:能够引起湘妃(舜帝的两个妃子娥皇、女英)的悲伤和离别的情绪。
  4. 瑶瑟泠泠怨秋绿:像瑶瑟一样的琴瑟发出清冷的声音,好像在怨恨秋天的绿色。
  5. 霓裳奔月留难住:霓裳舞动着像月亮一样迅速而美丽,但却难以留住时间。
  6. 锦衾红烛生愁绪:绣着金线的被褥,燃烧着红色的蜡烛,产生了忧愁的情绪。
  7. 墨花化作秦淮云:墨花变成了秦淮河上的云彩。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湘妃形象的作品。诗中通过描绘湘妃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于爱情的渴望和对于离别的痛苦。
    诗歌的第一句“寒映秋芳数枝玉”,以寒光映照出秋天花朵的美丽,如同玉石一般晶莹剔透。这种描绘方式,既表现了菊花的坚韧和高洁,又赋予了菊花一种神秘和优雅的气质。
    第二句“冰绡宛是湘江曲”,将菊花比作湘江的曲水,暗示了菊花与湘江的联系。湘江是湖南的重要河流,同时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因此,将菊花与湘江联系起来,不仅表现出了菊花的地域特色,也赋予了菊花一种深厚的文化内涵。
    第三句“能使湘灵怆别魂”,描述了菊花对湘妃的影响。湘妃是传说中的湘江女神,她的美貌和气质都与菊花有着密切的联系。这里,诗人通过描述菊花对湘妃的影响,表现了菊花与湘妃之间的深厚感情。
    紧接着,第四句“瑶瑟泠泠怨秋绿”,描绘了菊花在秋季的变化。菊花在秋季开放,其颜色由白变黄,再变红,这个过程就像瑶瑟发出的音乐一样,既有哀婉之感,又有凄美之情。
    第五句“霓裳奔月留难住”,将菊花与湘妃的爱情故事联系在一起。湘妃是舜帝的妻子,而舜帝在巡游南方时不幸溺水而死,湘妃则悲痛欲绝,最终化为湘江女神。这里,诗人通过描述菊花与湘妃的爱情,表现了菊花的坚贞不渝。
    第六句“锦衾红烛生愁绪”,描绘了菊花在夜晚的美景。夜晚的月光下,菊花在锦衾上绽放,红色的蜡烛照亮了整个场景,为这个美丽的画面增添了一丝忧伤的气氛。
    最后一句“墨花化作秦淮云”,将菊花与其他事物联系在了一起。秦淮河是南京的一个著名景点,同时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诗人通过将菊花与秦淮河联系起来,表现了菊花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这首诗通过对湘妃形象的描绘,展现了菊花的坚贞不渝和深沉的情感。同时也通过菊花与湘江、湘妃、瑶瑟、霓裳、锦衾、红烛等元素的结合,表现了诗人对于爱情的渴望和对于离别的痛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