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拍歌声在半塘,感君同载不嫌狂。
里中可语人偏少,世上无情事却忙。
树石那知山后好,茶泉端爱雨前香。
惠施欣与庄生对,不觉无言送日长。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半塘遇邑人庄敛之同游虎丘山后方舟抵锡山获汲而归。
- 注释: “半塘”通常指的是池塘或水边的地方,这里可能指苏州的某个小池塘。“邑人”指的是同乡或有某种亲缘或职业关系的人。“庄敛之”是诗中提及的人物,可能是作者的朋友或同伴。“虎丘山”是苏州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以其独特的岩石和历史遗迹著名。“方舟”在古代是指船只,这里指作者和他的同伴乘船游览。“锡山”是另一个著名的景点,位于无锡市。“汲”意为取水,这里指从山泉中取水。
- 赏析: 整句表达了一种与志同道合之人共游名胜古迹的喜悦,以及在旅途中得到自然的恩赐——水的满足感。这种体验反映了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的游历乐趣和对自然景观的欣赏。
2. 几拍歌声在半塘,感君同载不嫌狂。
- 注释: “几拍”可能指的是轻快的拍手声或节奏感强的音乐。“歌声”则表明可能有音乐伴随。“感君同载”中的“感”字意味着感激或感动。“不嫌狂”表明诗人对于对方不介意自己行为放纵的态度感到满意。
- 赏析: 此句描绘了诗人和其友人共同享受音乐和自然的和谐场景,通过歌声和拍手声增添了游历的欢乐气氛。表达了对友人性格的理解和欣赏,以及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的友谊深厚。
3. 里中可语人偏少,世上无情事却忙。
- 注释: “里中”可能指的是当地的居民或普通人中间。“语人”即与人交谈,这里表示分享感受或经验。“世间情”指世间的事务或情感。“偏少”和“却忙”形成对比,说明在熟悉的人或环境中交流的机会较少,而忙碌的世事让人难以找到合适的时间。
- 赏析: 这句表达了诗人感受到的社会现实——尽管身边有可谈之人,但人们往往忙于世俗之事,难以深入交流思想或感情。这反映了诗人对人际关系冷漠和忙碌世界的批判。
4. 树石那知山后好,茶泉端爱雨前香。
- 注释: “树石”指山中的树木和石头,可能是指山景之美。“山后好”意味着山后的风景或景色值得欣赏。“茶泉”可能指的是山泉,用于烹茶,这里的“端”有强调之意。“雨前香”形容茶泉在雨前的清新味道。
- 赏析: 这句诗赞美了山的自然美景及其带来的愉悦。通过对山后的赞赏及雨前茶泉的描写,传达了自然美景给人的愉悦和对自然美的热爱。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喜爱,远离尘嚣。
5. 惠施欣与庄生对,不觉无言送日长。
- 注释: “惠施”和“庄生”均为中国古代哲学家,这里可能指代两人的对话或思想交流。“欣与”意味着喜悦地接受。“对”指对话或思考。“不觉”表示没有意识到时间的流逝。“送日长”暗示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
- 赏析: 这句表达了诗人与朋友之间深刻的哲学对话,以及对自然界和人生哲理的沉思。通过描述与朋友的交流,诗人展现了对知识和智慧追求的渴望,同时也表现了对时间和生命流逝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