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尊前唤奈何,旅愁偏傍故园多。
期丧仅未妨丝竹,作达几成废啸歌。
粲社悲欢多化石,穷途缓急尽监河。
知君同病关心甚,不厌频频犯夜过。

【注释】:

又到尊前唤奈何,旅愁偏傍故园多。

暂归里门韬仲叔屡同觞咏即事题赠——又回到家乡了,但故乡的山水让我倍感思乡之苦。

期丧(jiàn)仅未妨丝竹,作达几成废啸歌。

期丧(jīn):指服丧期满。丝竹:指音乐;这里指音乐声。作达:通“作大”,指做官。啸歌:啸叫、歌唱。

粲社悲欢多化石,穷途缓急尽监河。

粲社:指春秋时代鲁国的孔子弟子颜回、子贡等四人结为“友于”的社团,称为“孔友”;又因颜回居孔子墓侧,故又称“颜子社”。石:指石鼓文,相传是周宣王时期的刻石,有文字记载孔子和颜、曾、闵、冉诸人的言行。

穷途缓急尽监河,知君同病关心甚,不厌频频犯夜过。

穷途:比喻仕途不顺。监河:传说古代黄河边有个县令,自称“我今去县南二十步,有一井,水颇美,饮者甘甜,愿足下一酌。”后因称地方官自夸其政令所及或政绩卓著为“监河水涨”。犯夜:夜间出行。

赏析:

这首五绝是诗人晚年在洛阳时所作,诗中表达了作者对故土的眷恋之情,同时也透露出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慨和不满。

第一句“又到尊前唤奈何”,表达了诗人再次回到家乡的无奈与感慨。这里的“尊前”指的是家中的宴席上,诗人在这里感叹自己的漂泊生活,无法摆脱这种困境。

第二句“旅愁偏傍故园多”,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这里的“旅愁”指的是在外漂泊的忧愁,而“故园”则是指故乡的土地。诗人通过对比故乡和现在的生活,抒发了自己内心的孤独和无助。

第三句“期丧(jiàn)仅未妨丝竹,作达几成废啸歌”,则是表达了诗人对于仕途的看法。这里的“期丧”指的是服丧期满,而“作达”则是指当官。诗人认为,虽然自己已经结束了服丧,但仍然被官场的事情所困扰,以至于无法像以前那样自由地吟唱诗歌。这也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失望。

最后两句“粲社悲欢多化石,穷途缓急尽监河”,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内心世界。这里的“粲社”指的是孔子弟子颜回、子贡等四人结为“友于”的社团,称为“孔友”;又因颜回居孔子墓侧,故又称“颜子社”。而“石”则是指石鼓文,相传是周宣王时期的刻石,有文字记载孔子和颜、曾、闵、冉诸人的言行。这里的“悲欢多化石”则是说,这些历史事件已经成为了永恒的记忆,而人们却无法改变这些历史事实。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无奈。

而“穷途缓急尽监河”,则是说,无论人生的道路多么艰难曲折,都要坚持下去。这里的“监河”指的是地方官员自夸其政令所及或政绩卓著为“监河水涨”。诗人通过这句诗表达了自己的决心和毅力,即使在困境中也要坚守自己的信仰和原则。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现实生活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