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李钿车昔昔游,酒边灯下共迟留。
如何月照金堂夜,只有梅花伴莫愁。
【注释】
- 赵李钿车:唐代诗人赵嘏和李商隐的马车。
- 昔昔游:指他们曾经一起游玩。
- 金堂:古代帝王的卧室,这里指代富贵人家。
- 梅花伴莫愁:莫愁是古代美女,她喜欢梅花,所以梅花就成了她的伴侣。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两位文人墨客在灯宵夜宴上的美好时光。他们共同饮酒,欣赏月色,只有梅花陪伴着莫愁。诗中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赵李钿车昔昔游,酒边灯下共迟留。
如何月照金堂夜,只有梅花伴莫愁。
【注释】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两位文人墨客在灯宵夜宴上的美好时光。他们共同饮酒,欣赏月色,只有梅花陪伴着莫愁。诗中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解析】 此题是一道综合性试题,既考查考生对古诗的记忆、理解、默写能力,又考查语言的表达及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雪后郡楼晓望(丁卯年)”,明确要求写出诗的出处、作者、注释,然后结合诗句的意思,分析出诗歌所蕴含的情感,最后写出自己的赏析。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 【答案】 译文: 栖息的鸟儿迷失了方向,飞回时却飞向相反的方向;山间云雾缭绕水天一色
诗句原文: 不解为欢未是才,情交总自慧心开。 凭君曾写蛾眉手,稳夺南宫第一来。 译文: 无需强迫的欢乐不称其才,真挚的情感总是自然开启心灵之窗。 凭借你的才华,你曾在诗中描绘出那如画的美女,定能稳坐榜首,赢得荣耀。 注释: - “不解为欢未是才”:意思是说,真正的快乐和成就来自于内心的充实和才能的发挥,而不是外在的强求或压力。 - “情交总自慧心开”:表达了真挚情感交流能够激发智慧
【注释】: 即席代妓赠友赴试春官 其二 (丁卯年) 祝愿郎腰玉带围,临歧误问几时归。 男儿意气宜豪举,也似侬愁泪满衣。 译文: 祝愿你的腰带围着玉石的带子,在岔路口误问了归期。 男人应该意气风发地豪情万丈,你也应该像我一样充满忧愁泪水。 赏析: “祝愿郎腰玉带围”,是说希望友人像古代的贵公子一般,腰间挂着精美的玉带。“玉带”象征着高贵的地位和财富。这里的玉带不仅指的是物质上的财富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 此诗的首句,“昔年同社为秋词”,是说当年我和友人在秋天里吟咏过诗作;次句“今成往事”,则表明这些诗作已成了过去的事了,现在只能徒增感慨而已。第三句“离居多感”,点明了自己与友人分别的原因——因战乱而流离失所;第四句“岁晏不聊”,则表达了对国事和时运的忧虑和不安。第五句“触绪生吟”,指触景生情而吟诗;第六句“冰霜满月”,则是借自然景象来抒发内心的苦闷之情
【注释】1. 征衫:指出征的衣服,即战袍。2. 愁点雪霏霏:指愁绪如同雪花纷纷扬扬飘洒下来一样。3. 归期:指回家的日期。4. 谢娘:即谢女,泛指女子。 【赏析】《京口雪》是唐代诗人高适在丁卯年(公元767年)所作,是一首边塞诗。全诗以“京口”(镇江)为背景,借咏雪抒发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征衫愁点雪霏霏”,首句开门见山地写自己身着征衣而愁如积雪般纷纷扬扬。这是由眼前的景触发的感怀
【注释】 ①丁卯年:即元祐八年。苏轼于元祐元年(1086)被贬黄州,至元祐八年时已四年有余,此时诗人正在黄州任团练副使兼本州兵马都监。②水重重:指荷花。③藕丝衫:荷叶衣裙。④蝤蛴碧玉缄:用“蝤蛴”(即青色的蟹)来形容荷叶的绿色。⑤画阑:指栏杆。⑥髻丛花片蝶飞衔:形容蝴蝶在绿叶中飞舞。⑦“水重”句:意谓荷叶上积水很重,像荷衣一样。⑧“明映”句:指荷叶上的露珠在阳光照射下,像玉石一样闪闪发光
【注释】 偶:偶然。灯前制锦鞋:在烛光下缝制鞋子。半窗梅影下瑶阶:半窗月光洒在玉阶上,映出梅花的倒影。良宵不厌熏香坐:美好的夜晚我不怕熏香久坐。为听萧郎读紫钗:为了听萧郎朗读《紫钗记》。 【赏析】 “偶向灯前制锦鞋”写诗人在灯下缝制鞋子,这是一件极普通的事,却写得十分真切感人。灯下缝鞋,是夜深人静时的一种闲事。但此诗中所写的却是闲事,而且是闲事中的“杂题”。 “半窗梅影下瑶阶”,以景结情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首先要读懂诗的内容和思想情感。此诗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咏物寄寓自己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冰霜满月,凛尖风之透骨,感皎月之映心”,这四句描写了一幅寒景图,以冰霜满月为背景,写诗人触绪生吟,感月而生情,多因梦后之思,添出酒边之句,聊作秋声貂续,以为春咏前驱,合曰寒词得一十六首 其十六。接着诗人写到“罗巾书满岁寒词,小字红钤付所知”
【注释】 丁卯年: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萧郎:指诗人自己。瘦斜书势:指书法的瘦劲斜逸之势。萧郎:指诗人自比,以萧统比喻之。漏泄关心事:泄露自己的心事。 【赏析】 诗为闺怨之作,写一女子对心上人的关切和思念。首句“拾得残笺有几行,”是说偶然得到一张写有字迹的残纸,上面只写了几个字。次句“瘦斜书势似萧郎”,意思是说这字迹写得瘦劲而又斜逸的样子,就像男子的字一样。第三句“莫教漏泄关心事”
注释:丰神宜笑,指人的神态宜于微笑;韵宜嗔,指语气宜于嗔怪。随意梳头,指随便整理一下头发。流品,指人的气质和品行。自知,指自己知道自己的优缺点。应,应该。不劳寻见尹夫人,意谓尹夫人不必费力寻找。 赏析:这首诗是写诗人在闲适自得之中所见到的一个美女的形象。诗中以“丰神”形容女子的体态美,以“宜笑”表现其神情美,以“宜嗔”刻画其气质美。她随心而动,梳妆时自然流露出天真可爱的神态
【赏析】 “灯宵”二句,写诗人于元宵之夜,漫步至郊外。首句写夜色,以淡白的月光映亮了银纱般的春空,渲染出了一种朦胧而幽深的境界;接着写路径,诗人一路寻幽探胜,来到一个僻静的角落。次句写所见,在月华的照耀下,只见一径小道弯弯曲曲地伸展着。 “记得”三句,诗人追忆往事,回忆去年元宵之夜,曾经与友人一起到画桥南畔的柳荫之下赏花饮酒。当时,柳枝繁茂,绿树成阴,花香扑鼻,酒意正浓,不觉陶醉在美好的意境中
踏雾天街艳步狂,微风一道染衣香。 游人暗逐芳尘去,拾得儿家紫佩囊。 注释: 1. 踏雾天街艳步狂:在浓雾弥漫的天街上欢快地漫步。 2. 微风一道染衣香:轻轻的微风吹过,带着花香。 3. 游人暗逐芳尘去:游客们悄悄地跟随香气消散而去。 4. 拾得儿家紫佩囊:捡到别人家的紫色小袋子里装着的东西。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美丽的夜晚,诗人在天街上漫步,微风带来了花香,让人陶醉
灯宵纪事 灯楼月沼映春云,箫鼓风前院院闻。 但是酒旗歌板地,一时凄切想离群。 - 注释: - 灯楼月沼映春云:形容夜晚灯光映照下,月亮和云彩相映成趣的景象。 - 箫鼓风前院院闻:形容箫声和鼓声随着春风传遍整个院子。 - 但是酒旗歌板地:表示虽然四周环境热闹欢快,但诗人内心感到孤独和凄凉。 - 一时凄切想离群:表达了诗人在欢乐的氛围中突然产生离开群体、独自离去的感慨。 - 赏析: -
王敬宏夫人 碧涧青林掩关情深意重,调集朱粉双鬟映翠眉。 江陵隔岁书题绝,贪游未得闲中苦。 注释翻译 1. 碧涧青林:形容自然景色的美丽,青林和碧涧象征着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2. 调集朱粉:指用朱砂等颜色在头发上绘饰,增添妆容之美。 3. 双鬟:古代女子的一种发式,通常以两根为一对,这里泛指女子的秀美发髻。 4. 江陵隔岁书题:指诗人在远离家乡的江陵地区,长时间不能回家书写书信。 5. 只道
王敬宏夫人 碧涧青林掩双鬟,探雏凤过高斋 江陵隔岁书题绝,桓元只合买舟来 注释: - 碧涧青林:形容景色优美的地方。 - 高斋:指书房或读书的地方。 - 江陵:这里可能指的是作者的故乡或者朋友所在的城市。 - 桓元:可能是一位与作者有交情的人。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彦泓所作《王敬宏夫人》的第二首。全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注释】 瞥:一作“忽”。清减:形容消瘦。花影长廊瞥见时:在花影摇曳的长廊上忽然看到你。 双鬓淡烟双袖泪:双鬓如烟雾般苍白,双袖如水般流淌着泪水。 偎人:依偎在人身旁。刚道:方才说。莫相思:别想念我。 【赏析】 这首词的上阕写闺妇乍见所思之人而惊喜交集,下阕则以婉曲之笔表达对所思人的眷恋和相思之情。 起句「别来清减转多姿」,是说自从离别以来,她的身体日渐消瘦,但容貌却更加妩媚动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