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队明妆拥碧油,罗衣风影照溪流。
郊原紫翠今秋早,亭馆青红近日修。
谢女捉将团扇出,潘郎扶得板舆游。
司香侍史携犀合,卷袖厨娘用玉钩。
彩胜虫鱼工剪刻,牙盘橙笋细雕镂。
绯桃布席苔侵袜,银鹿移琴柳拂头。
萍景波中抛果核,桐阴石上置茶瓯。
纵横一榻陈箫管,历乱三巡送酒筹。
捧砚久知荑玉冷,擎觞兼度眼波秋。
唾花落点鱼争竞,髻蕊烘香蝶逗遛。
临水偶来同倚槛,隔花何路可登楼。
殷勤子敬能持楫,佻达齐姬欲荡舟。
何处雪檐期射鸟,此时河岸似牵牛。
青莎径软鞋踪浅,紫桂堂深浴室幽。
小院竹凉清枕簟,疏窗松荫暗棋楸。
笺纨就手巾箱取,细翠随身镜匣收。
归路别穿红叶径,同袍犹隔白苹洲。
也知重向灯前见,难诉佳游一段愁。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掌握古诗内容,并展开联想和想象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
(1)
“菰川纪游用元白体”:题目中的“记游”表明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诗;“用元白体”说明作者在艺术上受到唐代诗人元稹、白居易诗歌的影响,采用他们诗中常见的形式——七言律诗。
(2)
“一队明妆拥碧油:一队明装的女子们簇拥着碧绿色的帐幕。”碧油:一种以青碧色为地,以黑红为边的帐幕,这里指女子们的头饰。
(3)
“罗衣风影照溪流:女子们的服饰在风中摇曳,像溪水的涟漪一样美丽动人”:这里的罗衣指的是女子的衣衫,风影则指的是她们的衣裙。
(4)
“郊原紫翠今秋早,亭馆青红近日修:郊外的山野一片紫色翠绿,今年的秋天来得比往年要早;亭台楼阁都经过修葺,显得更加美丽了。”郊原:郊外的原野。亭馆:指园林亭台和楼阁之类的建筑。青红:指亭台楼阁的颜色。
(5)
“谢女捉将团扇出,潘郎扶得板舆游:谢女拿着团扇走出门来,潘郎扶着轿子出游。”谢女:古代美女名谢道韫,晋时著名才女的代表。团扇:圆形有柄的扇子,这里借指女子。潘郎:指东晋才子王献之。
(6)
“司香侍史携犀合,卷袖厨娘用玉钩:司香侍史手里拿着犀牛角制成的酒杯,厨娘卷起袖子拿着玉制的筷子。司香侍史:主管祭祀用的香的官吏。犀合:犀牛角做的酒器。
(7)
“彩胜虫鱼工剪刻,牙盘橙笋细雕镂:彩胜是彩色装饰品;虫鱼是民间传说中会飞的鱼;工、精、细三字写出了这些物品的精美程度。彩胜、虫鱼都是古人用以装点生活的小物。
(8)
“绯桃布席苔侵袜:桃花染成红色铺在席上,苔藓已长到袜子里。绯桃:红色的桃花;布席:用桃花铺成席子。苔侵袜:苔藓长到了袜子里。
(9)
“银鹿移琴柳拂头:用银制的鹿形乐器移走了,杨柳随风飘动,拂过他的头顶。银鹿:用银制作的鹿形乐器。
(10)
“萍景波中抛果核,桐阴石上置茶瓯:浮萍漂浮在水面上扔下了一个果实,梧桐树荫下的石头上放着一个茶盏。”萍景:浮萍漂在水面上的景象。
(11)
“纵横一榻陈箫管,历乱三巡送酒筹:纵横摆放一张床铺陈列着箫管,连续三次举杯敬酒。
(12)
“捧砚久知荑玉冷,擎觞兼度眼波秋:捧着砚台已经很久,知道手中的象牙制笔很冰冷,举杯喝酒的同时也感受到秋水般清冷的目光。荑玉:用象骨做成的笔。
(13)
“唾花落点鱼争竞,髻蕊烘香蝶逗遛:嘴里吐花落下的地方鱼儿争相争斗,发髻上的花朵散发着香气,引得蝴蝶围着她游玩。唾花:口中吐花。落点:落下的地方。髻蕊:发髻上的花朵。烘香:香气四溢。
14)
“临水偶来同倚槛,隔花何路可登楼?倚槛:站在栏杆边靠栏而立;隔花:隔着花丛。
(15)
“殷勤子敬能持楫,佻达齐姬欲荡舟:子敬是三国时代吴国大将孙策的部将,他善于操舟。齐姬:春秋时期齐国大夫陈国的亡女,后为鲁国的夫人。
(16)
“何处雪檐期射鸟,此时河岸似牵牛:何处有屋檐下可以放风筝?这时河边仿佛有一条船在拉着牛车前行。
(17)
“青莎径软鞋踪浅,紫桂堂深浴室幽:青莎路上踏出来的足迹还很新,紫桂花开的屋子里浴室也很安静。
(18)
“小院竹凉清枕簟,疏窗松荫暗棋楸:小院里的竹子很凉爽,清风吹过把竹席吹凉;窗户外的松树枝叶茂密,透过松树林荫可以看到围棋盘上的黑白棋子。
(19)
“笺纨就手巾箱取,细翠随身镜匣收:随手从梳妆盒取出的丝带叫笺纨,随身带着的翡翠首饰放在镜匣里收藏。
(20)
“归路别穿红叶径,同袍犹隔白苹洲:归的路上穿过了红色的枫树林间小道,同伴们还在相隔很远的白苹岛上。
(21)
“也知重向灯前见,难诉佳游一段愁。灯前相见:指与友人重逢。佳游:美好的时光。一段愁:一段难以诉说的忧愁。
【答案】
本诗描写了作者与友人相聚的情景。首联描绘了一群女子簇拥着碧油帐的场景;颔联写了女子的服饰以及她们轻盈的身影;颈联通过女子的动作展现了她们的美丽;尾联写女子在宴会上与友人饮酒作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