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屋家家深莽,断洲处处平桥。
风饱一帆飞去,赭墩镬底非遥。
注释:渔屋、深莽,指水乡的渔舍和茂密的芦苇丛。断洲、平桥,指江中的小岛和桥。风饱一帆飞去,指渔船扬帆远行。赭墩,指山丘或土墩。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吴中美景的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
渔屋家家深莽,断洲处处平桥。
风饱一帆飞去,赭墩镬底非遥。
注释:渔屋、深莽,指水乡的渔舍和茂密的芦苇丛。断洲、平桥,指江中的小岛和桥。风饱一帆飞去,指渔船扬帆远行。赭墩,指山丘或土墩。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吴中美景的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
【解析】 此题是一道综合性试题,既考查考生对古诗的记忆、理解、默写能力,又考查语言的表达及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雪后郡楼晓望(丁卯年)”,明确要求写出诗的出处、作者、注释,然后结合诗句的意思,分析出诗歌所蕴含的情感,最后写出自己的赏析。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 【答案】 译文: 栖息的鸟儿迷失了方向,飞回时却飞向相反的方向;山间云雾缭绕水天一色
诗句原文: 不解为欢未是才,情交总自慧心开。 凭君曾写蛾眉手,稳夺南宫第一来。 译文: 无需强迫的欢乐不称其才,真挚的情感总是自然开启心灵之窗。 凭借你的才华,你曾在诗中描绘出那如画的美女,定能稳坐榜首,赢得荣耀。 注释: - “不解为欢未是才”:意思是说,真正的快乐和成就来自于内心的充实和才能的发挥,而不是外在的强求或压力。 - “情交总自慧心开”:表达了真挚情感交流能够激发智慧
【注释】: 即席代妓赠友赴试春官 其二 (丁卯年) 祝愿郎腰玉带围,临歧误问几时归。 男儿意气宜豪举,也似侬愁泪满衣。 译文: 祝愿你的腰带围着玉石的带子,在岔路口误问了归期。 男人应该意气风发地豪情万丈,你也应该像我一样充满忧愁泪水。 赏析: “祝愿郎腰玉带围”,是说希望友人像古代的贵公子一般,腰间挂着精美的玉带。“玉带”象征着高贵的地位和财富。这里的玉带不仅指的是物质上的财富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 此诗的首句,“昔年同社为秋词”,是说当年我和友人在秋天里吟咏过诗作;次句“今成往事”,则表明这些诗作已成了过去的事了,现在只能徒增感慨而已。第三句“离居多感”,点明了自己与友人分别的原因——因战乱而流离失所;第四句“岁晏不聊”,则表达了对国事和时运的忧虑和不安。第五句“触绪生吟”,指触景生情而吟诗;第六句“冰霜满月”,则是借自然景象来抒发内心的苦闷之情
【注释】1. 征衫:指出征的衣服,即战袍。2. 愁点雪霏霏:指愁绪如同雪花纷纷扬扬飘洒下来一样。3. 归期:指回家的日期。4. 谢娘:即谢女,泛指女子。 【赏析】《京口雪》是唐代诗人高适在丁卯年(公元767年)所作,是一首边塞诗。全诗以“京口”(镇江)为背景,借咏雪抒发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征衫愁点雪霏霏”,首句开门见山地写自己身着征衣而愁如积雪般纷纷扬扬。这是由眼前的景触发的感怀
【注释】 ①丁卯年:即元祐八年。苏轼于元祐元年(1086)被贬黄州,至元祐八年时已四年有余,此时诗人正在黄州任团练副使兼本州兵马都监。②水重重:指荷花。③藕丝衫:荷叶衣裙。④蝤蛴碧玉缄:用“蝤蛴”(即青色的蟹)来形容荷叶的绿色。⑤画阑:指栏杆。⑥髻丛花片蝶飞衔:形容蝴蝶在绿叶中飞舞。⑦“水重”句:意谓荷叶上积水很重,像荷衣一样。⑧“明映”句:指荷叶上的露珠在阳光照射下,像玉石一样闪闪发光
【注释】 偶:偶然。灯前制锦鞋:在烛光下缝制鞋子。半窗梅影下瑶阶:半窗月光洒在玉阶上,映出梅花的倒影。良宵不厌熏香坐:美好的夜晚我不怕熏香久坐。为听萧郎读紫钗:为了听萧郎朗读《紫钗记》。 【赏析】 “偶向灯前制锦鞋”写诗人在灯下缝制鞋子,这是一件极普通的事,却写得十分真切感人。灯下缝鞋,是夜深人静时的一种闲事。但此诗中所写的却是闲事,而且是闲事中的“杂题”。 “半窗梅影下瑶阶”,以景结情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首先要读懂诗的内容和思想情感。此诗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咏物寄寓自己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冰霜满月,凛尖风之透骨,感皎月之映心”,这四句描写了一幅寒景图,以冰霜满月为背景,写诗人触绪生吟,感月而生情,多因梦后之思,添出酒边之句,聊作秋声貂续,以为春咏前驱,合曰寒词得一十六首 其十六。接着诗人写到“罗巾书满岁寒词,小字红钤付所知”
【注释】 丁卯年: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萧郎:指诗人自己。瘦斜书势:指书法的瘦劲斜逸之势。萧郎:指诗人自比,以萧统比喻之。漏泄关心事:泄露自己的心事。 【赏析】 诗为闺怨之作,写一女子对心上人的关切和思念。首句“拾得残笺有几行,”是说偶然得到一张写有字迹的残纸,上面只写了几个字。次句“瘦斜书势似萧郎”,意思是说这字迹写得瘦劲而又斜逸的样子,就像男子的字一样。第三句“莫教漏泄关心事”
注释:丰神宜笑,指人的神态宜于微笑;韵宜嗔,指语气宜于嗔怪。随意梳头,指随便整理一下头发。流品,指人的气质和品行。自知,指自己知道自己的优缺点。应,应该。不劳寻见尹夫人,意谓尹夫人不必费力寻找。 赏析:这首诗是写诗人在闲适自得之中所见到的一个美女的形象。诗中以“丰神”形容女子的体态美,以“宜笑”表现其神情美,以“宜嗔”刻画其气质美。她随心而动,梳妆时自然流露出天真可爱的神态
杂题上元竹枝词 夜筵花果绕香炉,心事年年问紫姑。灯后踏青挑菜起,不知堪会那人无。 注释:在夜晚的宴会上,鲜花、水果围绕着香炉,心事总是年复一年地询问紫姑。在灯光下踏青时挑着蔬菜起身,不知道能否遇到那个人?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诗中通过描绘宴会上的热闹场景,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渴望和无奈。整首诗语言通俗易懂,情感真挚,让人感受到白居易对爱情的独特见解
注释:白色的衣裙干净得像新的一样,过了一年还是那么洁白。何必再学园里的菜蔬呢,偶然碰到同袍一起摘取。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描写了一件白縠单衫的洁净与洁白,突出其洁净如初裁、洁白似雪的特点。诗以简洁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这件白縠单衫洁白如雪、洁净如新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纯洁美好的追求和向往。同时,诗人还巧妙地通过同袍一摘来,暗示了这件白縠单衫的珍贵和难得,表达了对它的珍惜之情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和赏析: 杂题上元竹枝词 瓦坼龟文一例看,断连横竖有悲欢。 一声脆响笼灯看,暂作排愁事一端。 注释: 杂题上元竹枝词:这是一首描写上元节(元宵节)时民间风俗的诗。 瓦坼龟文:指古时宫室的瓦片上有龟形图案。龟文,一种古代的文字或图案。 断连横竖:形容竹枝词的形状不一,有的像断掉的竹子,有的像纵横交错的线条。 悲欢:指竹枝词所代表的情感,如悲伤
对酒 抱病逢春亦暂欢,芳时对客更加餐。 即看乳燕双双入,无那飞花片片残。 潦倒不忘桃叶句,萧闲应恋竹皮冠。 莫论往昔清狂事,且醉荒亭苜蓿盘。 注释: 1. 对酒:面对酒。 2. 抱病:身体不适,有病在身。 3. 春亦暂欢:春天里也暂时高兴。 4. 芳时:春天的时候。 5. 乳燕双双入:小燕子成双成对地飞来。 6. 无那:没有办法。 7. 潦倒:失意、不得志的样子。 8. 桃叶句:桃叶的诗篇
泛舟 五月浪平江可怜,诸公容与共楼船。 得随庄叟逍遥兴,来醉襄王玳瑁筵。 紫袖不离垂柳下,青山只在把杯前。 君看走马长安道,此日飞尘正满颠。 注释: 泛舟:泛舟即乘船游览。泛舟,指在船上游玩。 五月浪平江可怜:五月时,大江上的水浪平静,令人怜爱。可怜,可爱、可喜。 诸公:指当时的一些官员。 容与:从容自在的样子。 楼船:高耸的楼房,这里指船只。 得随庄叟:得到跟随庄子那样自由自在。庄叟,庄子
【注释】 ①“两日”二句:意谓在梦里闲情自得。宽,安适,自在。②“一春”二句:意谓花事凋零。残,尽落。③青丝结:指垂杨的柳絮,因柳絮似青色的细丝而得名。④明月先亏:指月亮偏西,天色已晚。白玉盘,喻指月亮。⑤琴调思长和泪鼓:意谓抚琴时,思绪缠绵;弹筝时,泪随声流。⑥镜铜衰尽带愁看:意谓镜中人憔悴不堪。铜镜因久用而磨损,故称。⑦频过女伴颠狂甚:意谓频繁地与女伴们欢度时光。⑧合欢:指男女欢爱。⑨罗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