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骑官马过长淮,满目青山日又斜。
人在故乡终是客,鸟归深树却为家。
牧童渡水还乘犊,芦叶吟风不当笳。
行遍殊方今白首,未知何处是天涯。
【诗句注释】
长淮:淮河,古代中国一条主要水道。
独骑官马:独自骑马。
青山:指淮河两岸的青山绿树。
日又斜:太阳已经斜了。斜,倾斜。
人:指诗人自己。
故乡终是客:故乡的人终究只是过客。
深树:深山老树。
家:安身之所。
牧童:放牧儿童。
渡水:涉水过河。
乘犊:赶着小牛。
风不当笳(jiā):芦叶随风飘动,仿佛芦管吹奏的音乐也变得不再悦耳。笳,古代乐器,形状像笛子而大,声音高亢嘹亮。
殊方:异地。
白首:年老。
天涯:天边的边际,指极远的地方。
【译文】
骑着公马独自走过淮河,满眼都是那青青的山峦和夕阳西下。
我虽然回到了家乡,但总感到自己是客居他乡,鸟儿也飞回了深树中栖息,而我却只能漂泊不定。
牧童们渡过河流,还牵着小牛,芦叶在微风中飘扬,仿佛芦管吹奏的音乐也变得不再悦耳。
我走遍了远方的各地,如今已白发苍苍,不知道哪里才是我的归宿。
【赏析】
这首诗以独骑官马、青山、夕阳等自然景物为背景,表现诗人游历四方,漂泊无定的羁旅生活和思乡之苦的心情。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流畅,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诗人通过描绘淮河两岸的青山、夕阳、游子、牧童、芦苇等自然景物,表达了自己漂泊在外,思念家乡的情感。同时,诗人也用对比的手法,将游子与故乡之人对比,更加突出了游子的孤独和无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