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寄黉宫岁月深,六经奥旨足搜寻。
曾闻太乙燃藜夜,因识先生苦用心。
耳目渐知霄汉近,头颅未受雪霜侵。
明年拟谒金銮去,仙桂飘香满上林。
这首诗是司叔端为四景主事所写的,描述了自己身处黉宫(即学堂)之中,深感岁月的流逝。他深入地学习了六经(儒家的经典),对其中奥妙深意有了深刻的理解。他曾经听说太乙(古代传说中的仙人)在夜晚燃藜(一种植物,用来照明)读书的故事,因此知道先生是多么用心于学问。他感到自己的耳目逐渐变得清晰,能够看到霄汉(天上银河)的近处;然而他的头颅还没有受到雪霜的侵扰。明年他将去金銮殿拜见皇帝(皇帝),希望能够像仙桂(一种香草)飘香般,给上林(皇宫园林)带来香气。
注释:
- 身寄黉宫岁月深:身寄寓在黉宫(学校),时间过得很快。
- 六经奥旨足搜寻:深入学习六经(儒家经典),寻找其中的奥义。
- 曾闻太乙燃藜夜:曾经听说过太乙在夜晚燃藜读书的故事。
- 因识先生苦用心:因此明白先生多么用心于学问。
- 耳目渐知霄汉近:随着学习的深入,感觉天空中的星星越来越近。
- 头颅未受雪霜侵:但自己的头颈尚未遭受雪霜的侵害。
- 明年拟谒金銮去:明年我将准备去金銮殿拜见皇帝。
- 仙桂飘香满上林:希望像仙人桂花一样,将芬芳飘散满整个上林苑。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四景主事学习的过程和感悟,表达了对学问的热爱和追求。诗中通过“身寄黉宫岁月深”、“六经奥旨足搜寻”等句,展现了四景主事在学习过程中的勤奋和专注。而“曾闻太乙燃藜夜,因识先生苦用心”等句则表达了他通过学习和思考,对先生深厚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情感真挚热烈,具有很强的感染力。通过对四景主事学习过程的描述,展示了他对学问的热爱和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学术界的氛围和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