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携过溪桥,宛转入村径。
门巷既萧闲,庭户岚光凝。
小斋幽且清,梅竹翠交映。
闲抽架上编,疑义互相证。
楸枰聊角奕,唐突叨屡胜。
欢情既巳洽,冷语皆可听。
饮啖颇适意,朋俦竞呼应。
宾主虽颓然,缥缈发馀兴。
取道丛竹边,扶筇陟危磴。

【注释】

七月:指农历六月,古代以立秋为孟秋,此时天气渐热。

既望:农历每月十五日,望是农历每月的满月。

过圻村:走过圻村,在今安徽省合肥市境内,这里指拜访友人蔡金风。

冲寰翁:指作者的朋友蔡元长,蔡元长字冲寰。

适冲寰翁至:正好蔡元长来了。

同登龙山寻幽谷钓台诸胜:一同登上龙山去寻访幽静的地方和钓鱼台等名胜古迹。

晚留小酌泛月而归:晚上留下小酌赏月后回来。

相携:相互搀扶,表示友好。

溪桥:指流水中的石桥。

宛转入村径:弯弯曲曲地走入了村中的小路。

门巷:指村中房屋的门巷。

萧闲:清冷寂静的样子。

庭户:庭院里的门窗。

岚光:云雾缭绕的光华。

小斋:小书房或书斋。

梅竹:梅花与竹子,常比喻清高、坚贞的品格。

翠交映:青翠的景物互相映衬。

抽架上编:打开书架上的书。

疑义:难以理解的地方。

互证:相互证明。

楸枰(qiūpíng):楸木制成的棋盘,枰就是棋盘。

角奕:下棋。

唐突:冒犯、不礼貌。

叨:承蒙。

洽:融洽。

泠语:冷淡的话。

饮啖:吃喝。

适意:适宜,得心应手。

朋俦(chóu):《诗经》上说:“朋友如土,何其多也。”朋指朋友,俦指兄弟。

颓然:形容颓丧的样子。

缥缈(piǎomiǎo):形容轻飘飘的像在云端一样,隐隐约约,若有若无。发馀兴:兴起,感到高兴。

取道丛竹边:从竹林旁的路走去。

扶筇(qiáng):扶杖。筇,一种轻便的手杖。

陟(zhì):攀登。

危磴(dèng):陡而险的石阶。

【赏析】

此诗是作者在七月十六日(一说七日),与朋友一起游览龙山并探访隐士蔡金风的途中所作。

首句写时间,七月既望,即农历的七月初七,这一天,诗人与友人蔡元长同游龙山,探幽访胜。次句写地点,他们来到圻村拜访了隐士蔡金风。第三句写蔡元长的到访,“适冲寰翁”,说明他的到来给作者带来了欢乐。第四句写他们游览龙山的情况。第五句写他们在村中的所见所闻,有门巷的安静,有庭户的明亮,有小斋的幽清,还有梅竹的翠色相映,以及他们闲暇之余翻阅书籍的场景。第六句写他们共同探讨疑难问题的情景。“疑义”,难懂的地方,“互相”即互相讨论、解释;“角”通“格”,指下棋;“唐突”,冒犯,不礼貌的意思。第七句写他们游玩归来后饮酒作乐的情景。“欢情”,欢乐的心情;“冷语”,“冷”是形容词,指说话的声音不高;“可听”是可听任其自然,没有拘束之意;“饮啖”,指酒食;“颇适意”,“适意”是说心情愉快;“朋俦”,“俦”也是“朋友”的意思;“竞呼应”,争先恐后,争相响应。第八句写他们在游玩时相互陪伴的情景;第九句写他们在游玩时欣赏美景的情景;第十句写他们在游玩时结交朋友的情景;第十一句写他们在游玩时虽然主人很颓丧,但是仍然兴致勃勃的情景;第十二句写他们在游玩时攀援危岩的情景;最后一句则写他们在游玩结束时回到住处的情景。

此诗语言流畅、形象生动、意境优美。全诗描绘了一幅宁静优美的山水画卷,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