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从何处至,吾欲问孤城。
客路偏相左,中流一寄声。
因思乘兴日,不似剡溪情。
安道经时别,应怜太瘦生。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以及赏析:

  1. 君从何处至,吾欲问孤城
  • 君从何处至:诗的开头两句询问对方是从哪里来,表达了发诗者对于对方来访的好奇和期待。
  • 吾欲问孤城:通过提问“孤城”这一地理名词,诗人引出了下文对孤独感的表达,同时也暗示了与对方相遇的背景可能是在一处荒凉或被遗忘的地方。
  1. 客路偏相左,中流一寄声
  • 客路偏相左:这里描述了诗人与李伯襄在途中的相对位置,可能意味着他们在旅途中的某种偶然遭遇或不期而遇。
  • 中流一寄声: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的一个瞬间,通过写信的方式向对方传达自己的思念之情,这里的“中流”可能指的是河流中间,象征着两人虽远离但心心相印。
  1. 因思乘兴日,不似剡溪情
  • 因思乘兴日:回忆起自己曾经兴致勃勃地旅行的日子,这里的“兴”可能指的是旅行中的愉快心情或探险精神。
  • 不似剡溪情:通过对比,诗人表达了现在的心境与过去相比有了变化,不再像当年那样充满了激情和冒险的精神。
  1. 安道经时别,应怜太瘦生
  • 安道经时别:这里的“安道”可能是指一位名叫安道的朋友或前辈。通过提到他,诗人表达了对这位朋友长久以来分离的感慨。
  • 应怜太瘦生:最后一句反映了诗人对于对方的同情,可能是因为长时间的分别导致了对方的消瘦,这体现了诗人对于友情和离别的深刻理解。

这首诗通过简洁而富有哲理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在与友人重逢时的复杂情感。诗人通过对孤独、旅行、友情和离别等主题的描绘,展现了深刻的人文情感和社会现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