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宵苦积雨,昨日且轻雷。
水阔蛟龙怒,天长鸿雁哀。
蹇沙颓潦竹,腐蕊落风梅。
耕凿年年事,艰难谁为裁。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分析‘……’的手法”,然后分析诗歌的具体内容,包括诗歌的主题、情感、意象、语言等,最后总结概括即可。本诗首联“连宵苦积雨,昨日且轻雷”。诗人描写了连续几天的大雨,昨天还有轻微的雷声。这两句写冬日里阴云密布,连绵不断的阴雨天气,营造一种沉闷压抑的气氛。颔联“水阔蛟龙怒,天长鸿雁哀。”诗人以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大江之阔、天空之宽、飞鸿之多,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不满和忧虑之情。颈联“蹇沙颓潦竹,腐蕊落风梅”。诗人描绘了一幅萧条冷寂的景象:残败的竹子在泥泞中摇摇欲坠,风落的梅花像枯死的花蕊一样凋零。尾联“耕凿年年事,艰难谁为裁”。诗人抒发了自己对于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和无奈之情。全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通过描绘景物传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答案】
译文:
一连几夜都不停地下雨,昨天还听到微弱的雷声。
宽阔的水面上蛟龙发怒,漫长的天空中鸿雁呜咽哀鸣。
泥泞中倾斜倒伏着的竹子,落在地上的枯败的花瓣像枯萎的花蕊一样。
耕种开垦的事一年年地做下去,国家前途命运的艰难有谁来裁断。
赏析:
这首诗是元代散曲家张养浩创作的小令。此篇以咏叹时事,慨叹身世为主旨,抒发了作者对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忧虑和不满,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心与忧虑。
全篇以写景起笔,渲染出一种凄清、悲凉的气氛。开头二句写连绵不断、久雨不晴的情景。“连宵”二字,既突出了时间的延续性,又表明了雨势的猛烈和天气的寒冷。“且轻雷”三字,则把读者从沉重的气氛之中稍稍引出到比较轻松的境界。这种由紧转松的结构,不但使全诗跌宕起伏,而且给下文的转折蓄足了力量。“且”字用得极好。它一方面表示了时间之长,另一方面也暗示了雨势之大。
下面四句,诗人以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大江之阔、天空之宽、飞鸿之多,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不满与忧虑。“蹇沙”、“颓潦”、“腐蕊”,都是极其普通的物象,但诗人却以极其奇特的想象把它们组合起来,构成一个十分开阔而又非常空旷的画面。而结尾两句“耕凿年年事,艰难谁为裁”更直接点出了作者的忧国之情,将全诗推向了高潮。
此篇所写虽只是眼前所见,但却是诗人心中之想。它既是作者对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忧心忡忡的反映,也是作者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忧虑与无奈。因此,这首诗虽然写得比较委婉含蓄,但它所包含的情感却是非常深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