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高兮章水东,妇姑之节将无同。少年两两丧所天,誓死靡他无赧容。
民彝天理不亏缺,百年宁计身之穷。坐抚孤儿自成立,后来食报何其丰。
挑灯细读太名铭,乃知双节始与终。呜呼,妇姑之节有如此,柏舟安得专清风。
【注释】
- 题刘氏双节卷:指《双节图》,刘禹锡的诗。
- 西山高兮章水东:意谓山势险峻,水向东流去。
- 妇姑之节将无同:妇人和姑母的贞操节义,将会有所不同。
- 两两丧:两个两个地死去。
- 誓死靡他无赧容:发誓不改变志向而死,没有羞愧的神色。
- 百年宁计身之穷:百年以后,哪管自己一生贫贱。
- 坐抚孤儿自成立:抚养年幼的孩子,自己也能立业成人。
- 乃知双节始与终:才明白双节的意义开始于始,也在于终。
- 呜呼:叹息声。
- 柏舟安得专清风:柏木制成的船只,哪里能独占清凉的风啊。比喻不能独占天下。
【赏析】
这首诗是刘禹锡对《双节图》一诗的题跋。诗人在序中表达了对刘氏夫妇“誓死靡他”的赞美之情,同时抒发了诗人自己的感慨。
首联写刘氏夫妇的坚贞不移。“西山高兮章水东,妇姑之节将无同。”西山高耸入云,章江水向东流去,这两句用比兴手法,表明两位妇女的节操如同高山一样崇高、伟大。“妇姑之节”,即妇女的贞操,此处借以象征两位妇女的节操。而“将无同”,则表明她们的节操与众不同、卓尔不凡。此为全诗之起兴,为下文抒情做铺垫。
颔联写刘氏夫妇的坚贞不渝。“两两丧所天,誓死靡他无赧容。”这里的意思是说,两位女子一个接一个地死去,她们的丈夫都不再改嫁,并且没有羞愧的神色。这两句通过夸张的手法,形象地表现了两位妇女的贞烈之情。
颈联写两位妇女的坚贞不移。“民彝天理不亏缺,百年宁计身之穷。”这里的“民彝天理”,可以理解为民间的传统伦理道德或天理人情,也可以理解为人民的善良本性和天理良心。而“百年宁计身之穷”,则意味着她们的节操高尚,百年之后,也不会因为贫穷而受到世人的嘲笑或指责。这两句通过对比的手法,进一步强调了两位妇女的节操之高远、崇高。
尾联写诗人的感慨。“坐抚孤儿自成立,后来食报何其丰。”这里的“坐抚”是指抚养年幼的孩子,“孤儿”指的是年幼的孩子。诗人在这里表达的是,他抚养年幼的孩子长大成人,而两位妇女却已经离开了人世。诗人感叹自己的身世凄凉,同时也感慨两位妇女的高尚品质和卓越才华。
尾联中的“乃知双节始与终”,既是对前面三句的总结,也是对整首诗的升华。它表明了两位妇女的贞操之高远、崇高和永恒不变。而“柏舟安得专清风”则是诗人对两位妇女的赞美,同时也是对自己未来的期待和展望。
这首诗通过对两位妇女的贞操之高远、崇高和永恒不变的描写,展现了她们的伟大品格和高尚情操。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自己的感慨之情和对未来的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