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寰中我一物,寄生天地如蜉蝣。百年光景一瞬息,至人已矣曾不留。
彼美人兮□斯理,非狂非狷达者流。有庵曰寄在人境,栖迟偃仰何优悠。
庵云庵云大如许,不假班郢手,不用土木修。不为寒暑变,不为风雨愁。
此庵一逆旅,无乃亦传邮。美人此寄迹,吾心复何求。
一生存省忠与孝,四时寒暑葛与裘。仰观一世如一日,乐天知命夫何忧。
寄庵寄庵云尔矣,乞墦登垄宁知休。钟鸣漏尽亦何益,回视百年同土丘。
我作寄庵诗,寄与寄庵子。聊以示世人,贪饕亦徒耳。
【注释】
- 寰:宇宙。
- 蜉蝣:虫类,寿命极短。
- 寄庵:诗人自号。
- 彼美人:指隐逸之士。
- □斯理:这里用“□”代指道理。
- 逆旅:旅店。
- 传邮:传递书信。
- 钟鸣漏尽:指时间流逝,夜已深。
- 回视百年同土丘:回首一生,终将化为尘土。
- 贪饕(tǎn péi):贪心,这里指贪图名利。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五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人生哲理的理解。
首句“万物寰中我一物”,诗人以“我”为出发点,认为在宇宙之中,自己是独一无二的存在。这种自我认知,体现了诗人对自己独特性格的自信和骄傲。
第二句“寄生天地如蜉蝣”,诗人将自己比作天地间的蜉蝣,意味着自己只是天地间微小的存在,无法改变世界的大局。这种认识,既表现了诗人对自身命运的感慨,也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理解。
第三句“百年光景一瞬息”,诗人感叹时间的短暂,生命的短暂,表达了对生命意义的思考。他认为人的一生如同过眼云烟,应该珍视每一个瞬间,活在当下。
第四句“至人已矣曾不留”,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真正懂得生活真谛的人的追求。他认为只有真正了解生活的人,才能把握住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
第五至八句是对寄庵主人的赞美。他不仅拥有高尚的品德,而且有超凡的智慧。他的住所不为世人所知,但却能成为诗人心灵的寄托。诗人通过这些诗句表达了他对寄庵主人的敬仰之情。
末两句“吾心复何求?一生存省忠与孝”,诗人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态度。他认为一个人只要心中有信仰,有追求,那么他的生活就会充满意义。他不再追求名利,而是追求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追求。它既展现了诗人的个性和才华,也表达了他对人生哲理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