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明何处宴良宵,佛国楼台倚泬寥。
砧杵远村闻捣练,绮罗深院度吹箫。
银河接地繁星隐,玉气横空瘴雾消。
影转回阑夜方半,天风忽送海门潮。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的《中秋前一夕会饮西楼》。

第一句“月明何处宴良宵”,描绘了一个美丽的夜晚,月光明亮,人们欢聚一堂,享受着美好的时光。这里的“良宵”指的是一个美好的夜晚,而“月明”则是形容月亮明亮如洗,照亮了整个夜空。

第二句“佛国楼台倚泬寥”,则进一步描绘了夜晚的景象。这里用“佛国”来形容天空的宁静和祥和,而“楼台”则是指地面上的建筑,它们在寂静的夜空中显得格外壮观。这里的“泬寥”是形容夜空的空旷和辽阔,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第三句“砧杵远村闻捣练”,则描绘了乡村的夜景。这里的“砧杵”是指古代用来捶打衣物的工具,当夜深人静时,还能听到远处传来的敲打声,让人感受到乡村生活的宁静。这里的“捣练”则是指妇女们正在为即将到来的节日做准备,她们忙碌的身影成为了这幅画卷中最动人的画面。

第四句“绮罗深院度吹箫”,则描绘了宫廷内的生活场景。这里的“绮罗”是形容女子华丽的衣着,而“深院”则是指豪华的宫廷。在这里,宫女们正吹奏着箫曲,悠扬的旋律回荡在深院之中,给人一种宁静而又浪漫的感觉。

第五句“银河接地繁星隐,玉气横空瘴雾消”,则进一步描绘了夜空的景象。这里的“银河”是指天上的银河,它如同一条明亮的河流横跨天际。而“接地”则是指银河与大地相接的地方,那里充满了神秘的光芒。这里的“繁星”则是指无数闪烁的星星,它们在银河的映照下显得更加璀璨夺目。此外,“玉气横空瘴雾消”则描绘了夜空中的仙境景象。这里的“玉气”是指仙女们的香气,它们弥漫在空气中,让人陶醉其中。而“瘴雾消”则是指云雾消散的景象,预示着新的一天即将到来。

第六句“影转回阑夜方半,天风忽送海门潮”,则描绘了夜晚的变化。这里的“影转”是指月亮渐渐升高到了最高点,影子也随着变化而转动。而“回阑”则是指回到栏杆处,这里可能指的是诗人回到了自己的住处。这里的“天风忽送海门潮”则描绘了海上的潮汐现象。这里的“天风”是指海风,它带来了阵阵清凉的气息;而“海门潮”则是指大海的潮汐,它象征着生命的起伏和变迁。总的来说,这两句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充满诗意的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美丽的夜晚之中。

这首诗的译文如下:

明月照耀下的良宵宴会,佛国般的楼台倚靠在清朗的夜空中。远处的村庄传来了捣衣的声音,而深院之中传来了吹箫的歌声。银河倒映在地面上,繁星隐匿不见,而玉气横空,瘴雾也随之消散。月亮逐渐升起至最高点,影子随之转动,而天风送来了海门潮涌的消息。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美丽的夜晚景象,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宁静而又浪漫的仙境之中。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和比喻手法,将自然景象与人类生活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同时,诗人还通过对景物的观察和感受,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触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