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清明天气晴,家家上坟齐出城。小家丛冢不栽树,虽有纸钱无挂处。
大家新坟松柏多,罗城石柱高嵯峨。儿孙跪拜女妇笑,杜鹃啼血黄鹂歌。
谁家古坟生荒草,满地落花人不扫。当时从葬极繁华,碑碣犹书凤鸾诰。
凿地聚土作玄宫,术人指点来三公。三公不来术人去,只有石兽嘶秋风。
子孙流落无可奈,翻道此坟风水害。又疑棺椁有金银,掘作平田向人卖。
呜呼世间万事空纷纭,贵贱变化皆浮云。生前但有一杯酒,身后何须三尺坟。

《寒食行》

解析诗中意境与情感,赏析诗句之美

  1. 诗词原文
    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新封的王侯之家。
  2. 诗词注释
  • 暮春:春季的傍晚时分。
  • 长安城:指唐代都城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
  • 柳絮飞舞、落红无数:描写了春天景色的美丽与凄凉。
  • 寒食节:清明节前一天或二天。古人为了纪念介之推而禁火冷食。
  • 东风:春天的风向。
  • 传蜡烛:宫中点燃蜡烛以示庆祝。
  • 王侯之家:贵族人家。
  1. 诗歌赏析
  • 诗人韩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长安城的美景,将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景象刻画得栩栩如生,使人仿佛置身于那美丽的春色之中。
  • 通过对寒食节和东风的描述,展现了节日的氛围与历史背景,使读者对这一传统节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 最后两句通过“传蜡烛”与“王侯之家”的描写,巧妙地表达了宫廷中的奢华与富贵气息。同时,也暗示了当时社会的等级观念和权力斗争。
  1. 写作背景
  • 韩翃的诗作多写送别、赠别题材,反映了他对友情和离别的深刻感悟。《寒食行》的创作背景可能与作者在长安期间的生活经历有关。他可能在长安度过了一个寒冷的清明节前夕,目睹了皇宫中欢庆的场景,并由此触发了创作灵感。
  1. 主题与思想
  •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春天美景的赞美与对历史的怀念。通过对春景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之情;而通过对历史背景的回顾,又体现了对历史的思考与感慨。
  1. 艺术手法与风格
  • 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柳絮飞舞、落红无数”象征着生命的短暂与美丽。同时,通过对节日场景的描绘,展现了唐代社会的生活风貌。整体而言,这首诗的艺术手法简练而富有韵味,充分展现了唐代诗歌的魅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