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记清明今日是,暖风晴日草芊芊。
荒年流毒到枯骨,兀兀坟头无纸钱。
乙巳年春夏之间,民众饥馑更甚。老农述此
不记清明今日是,暖风晴日草芊芊。
荒年流毒到枯骨,兀兀坟头无纸钱。
注释:乙巳,指宋宁宗嘉定二年(1209)。
译文:
不记得今年的清明节是在何时了,今天天气暖和风也晴朗,草木郁郁葱葱。
饥荒之年,瘟疫肆虐,死人的尸骨都腐烂了,连烧纸钱的祭品都没有。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南宋时期农民在饥荒中的悲惨生活。首句“不记清明今日是,暖风晴日草芊芊。”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清明节的记忆变得模糊不清,而当下的天气却是温暖晴朗。这里的“暖风晴日”暗示了灾年的到来,使得原本应该热闹的清明节变得凄清。第二句“荒年流毒到枯骨,兀兀坟头无纸钱。”则直接描绘了农民在饥荒中遭受的巨大苦难。他们的生命如同枯萎的骨头,失去了生机。而在他们死后,连烧纸钱这样简单的仪式都无法举行,更加凸显了他们的无助和悲哀。整首诗通过对比昔日清明节的热闹与今日的萧条,以及灾民的悲惨遭遇,深刻反映了南宋时期农民的生活状态和社会现实。同时,诗中的意象如“暖风晴日”、“荒年流毒”、“死骨”、“坟头无纸钱”等,都极具画面感和情感冲击力,使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诗人所要传达的悲悯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