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夫不受嗟来食,惭愧当时食者心。
一叱裂衣甘饿死,古来沟壑有知音。
【注释】
饿夫:饥民。嗟来:语出《左传·哀公十五年》:“天旱,祁奚乞食于秦客。秦客笑曰:‘君子固劳苦若此乎?’”
裂衣:撕破衣服。
沟壑:指代荒郊野外。
【赏析】
诗题中的乙巳是宋朝的年号,春夏之间,即公元1084年左右,当时北宋王朝政治腐败、社会动荡。作者写这首诗时,正值宋神宗熙宁年间,正是王安石变法期间,百姓生活十分困苦。
第一句“饿夫不受嗟来食”,意思是说那些饿得发慌的老百姓,他们宁可饿死,也不会去向那些不仁之人乞求施舍。这里的“饿夫”指饥饿的人们,“嗟来”则是乞讨的意思。“受嗟来食”是指接受别人的救济,而“不食嗟来食”则是拒绝别人的施舍。这句诗通过对比的方式,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腐败,同时也反映了人民的疾苦。
第二句“惭愧当时食者心”,意思是说那些吃人血馒头的权贵们,他们内心也是羞愧的。这里的“食者”指的是那些有权有势的人,“心”则是指他们的良心。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虽然那些权贵们可以高高在上地享受着人民的痛苦,但他们的内心却是空虚的。这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看法和批评。
第三句“一叱裂衣甘饿死,古来沟壑有知音”,意思是说有些人宁愿饿死也不接受别人的施舍,这些人就是古代被压迫的农民,他们就像被遗忘在沟壑中的知音一样。这里的“叱”是指呵斥,“裂衣”是指撕破衣服,“有知音”则是指有理解他们的人。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有些农民宁愿忍受饥饿也不愿意接受施舍,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命运是被压迫的,他们希望有人能够理解他们的苦衷。
这首诗通过描绘当时的社会现状,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批判。诗人通过对比的方式,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腐败,同时也反映了人民的疾苦。同时,诗中还表现了诗人对社会公正的追求和对人民的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