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头问月月无辞,俯首衔杯有所思。
棘院观光群射策,茅斋刻影独吟诗。
入秋欲养身丰羽,试酒先将面点朱。
今夕桂条凭折尽,来科留取最高枝。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峤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和赏析:
第一联:举头问月月无辞,俯首衔杯有所思。
- 注释: 抬起头问月亮,但月亮无言;低下头饮酒却有心思。
- 赏析: 这是对中秋节日氛围的一种描绘,通过对比“问”与“思”的反差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一方面,他似乎在试图向月亮求得答案;另一方面,他低头饮酒时却在沉思。这种双重动作展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纠结。
第二联:棘院观光群射策,茅斋刻影独吟诗。
- 注释: 在棘院(可能是指一种特定的书院或学术场所)参观并听取他人的策略,而在自己的茅草屋中则独自吟诵诗歌。
- 赏析: 这一联展现了诗人在学术上的成就和个性上的独立。虽然周围有许多学者在讨论策略,但他更喜欢独自静坐,沉浸在诗歌的创作之中。这种场景既体现了他的学识广博,也反映了他对于个人精神世界的追求。
第三联:入秋欲养身丰羽,试酒先将面点朱。
- 注释: 秋天来临,想要保养身体,让羽毛丰满;尝试喝酒时先涂抹红点以增加颜色。
- 赏析: 此联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观察以及对美的追求。在秋季,人们通常会注重身体的保养和外在的美丽,诗人在这里可能是为了增添自己的风采而进行一些仪式性的动作。
第四联:今夕桂条凭折尽,来科留取最高枝。
- 注释: 今晚可以尽情地折桂,因为明天还有机会继续攀爬;希望在下一次科举考试中能够考到最高的成绩。
- 赏析: 这是对中秋节夜晚的一种乐观态度。尽管桂花已快被折完,但诗人仍然对未来充满希望,期待着明年能有更好的结果。这种积极向上的精神是值得学习的。
总结
整首诗通过对中秋节日氛围的描述,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的不同追求。无论是对自然的观察、学术的追求还是生活的细节处理,诗人都表现出了独特的个性和深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