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纵长啸,庞公事偶耕。
谢世岂无志,耻同尘网婴。
伊余虽薄劣,托身直休明。
乘时苦不蚤,敢云轩冕轻。
自分不晓事,弃捐可终生。
四百三十峰,林蔼有馀清。
褰衣遂从之,庶用慰我情。

【注释】

孙子:指作者自己。

伊余:我。

四百三十峰,林蔼有馀清:指岭南的罗浮山,有430座山峰,山林葱郁,景色秀丽。

褰衣遂从之:穿上衣服就跟着他们去。

【赏析】

此诗是诗人在初游罗浮山时所作,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对仕途生活的不屑之情。

首联“孙子纵长啸,庞公事偶耕。”孙子,即作者自称。长啸,古代的一种长而高亢的吟咏声。这里以孙子自喻其豪迈的气概。庞公,指唐代隐士庞德舆,字子京,隐居于罗浮山中,故称庞公。偶耕,偶尔耕作。这里以庞公自喻其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这两句诗通过对比孙子的长啸和庞公的偶耕,表达了作者对世俗官场生活的不屑与向往。

颔联“谢世岂无志,耻同尘网婴。”谢世,指辞官归隐。无志,表示没有实现抱负的志向。耻同尘网婴,意为不愿被世俗所束缚。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仕途人生的厌倦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颈联“伊余虽薄劣,托身直休明。”伊余,我。薄劣,指平庸、不出众。托身直休明,意为寄身于明君之下,以求清静无为。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贤明君主的渴望和对隐居生活的追求。

尾联“乘时苦不蚤,敢云轩冕轻。”乘时,指抓住时机。不蚤,即早,指及时。轩冕,指高官显位。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及时抓住机会的重要性的认识以及对高官显位的轻视。

整首诗通过对比孙子的长啸和庞公的偶耕、谢世与耻同尘网婴、伊余虽薄劣与托身直休明、乘时苦不蚤与敢云轩冕轻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仕途人生的厌倦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明君贤臣的渴望和对清静无为生活的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