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岳嵂兀孤根深,青天飞挂万壑临。
我来适际上元夕,春风淡荡吹素襟。
逍遥午夜不肯睡,一杯独对明月斟。
明月高高正堪赏,忽送红轮东海浔。
扶桑光摇蟾桂色,电掣雷矗魑魅匿。
半在空中半水中,望之微茫难测识。
龙鳞照耀千黄金,鲛室冯宫尽如饰。
清晖灼灼闪洪涛,回看四野犹昏黑。
划然大叫山欲倾,不觉天鸡先已鸣。
飘飘两翼生羽翰,七十二君咸我迎。
上叩天门下梁甫,无字之碑尔何苦。
眼前不尽水东流,朝朝日出游人睹。
宵中海日事太奇,我在罗浮亦见之。
名山佳节今偶值,不饮徒令世上嗤。
丈人石,日观峰,太平天子不登封。
司马遗文何足问,青瞳绿鬓且从容。
【诗句】
岱岳嵂兀孤根深,青天飞挂万壑临。
我来适际上元夕,春风淡荡吹素襟。
逍遥午夜不肯睡,一杯独对明月斟。
明月高高正堪赏,忽送红轮东海浔。
扶桑光摇蟾桂色,电掣雷矗魑魅匿。
半在空中半水中,望之微茫难测识。
龙鳞照耀千黄金,鲛室冯宫尽如饰。
清晖灼灼闪洪涛,回看四野犹昏黑。
划然大叫山欲倾,不觉天鸡先已鸣。
飘飘两翼生羽翰,七十二君咸我迎。
上叩天门下梁甫,无字之碑尔何苦。
眼前不尽水东流,朝朝日出游人睹。
宵中海日事太奇,我在罗浮亦见之。
名山佳节今偶值,不饮徒令世上嗤。
丈人石,日观峰,太平天子不登封。
司马遗文何足问,青瞳绿鬓且从容。
【译文】
泰山顶观日歌
泰山巍峨矗立,孤根深厚,青天之上悬挂着万壑。
我来此恰逢上元夜,春风轻拂,吹动衣襟。
在午夜逍遥自在,不肯入睡,独自对着明月饮酒。
明亮的月光高悬,正好观赏,忽然间红轮升起于东海之上。
扶桑的光芒摇曳着蟾蜍和桂花的颜色,闪电般疾驰,雷声隆隆,魑魅魍魉无处藏身。
月亮半悬在天空,一半浸入水中,难以捉摸其真面目。
龙鳞闪耀着金光,如同宫殿中的珍宝,熠熠生辉。
清辉照耀着洪涛,回头望去,但见四周一片昏暗。
突然大喊一声,山体似乎要坍塌下来,不觉天鸡已报晓。
飘然而起,两翼展开羽翅,七十二位仙人前来迎接。
登上天门,又下至梁甫,没有文字的碑石,何必苦苦追求。
眼前无尽江河向东流淌,每天早晨人们看到旭日初升。
夜晚的海上日景太过惊奇,我曾在罗浮山也见过此景。
名山佳节今天有幸相遇,不饮酒只会让世人耻笑。
丈人石,日观峰,太平天子不曾登临此地。
司马氏留下的遗文有何价值?只须青瞳绿发便足以自持从容。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登山时所写,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之情。首联“岱岳嵂兀孤根深,青天飞挂万壑临”描绘了泰山巍峨耸立的景象,以及它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关系。颔联“我来适际上元夕,春风淡荡吹素襟”则表现了诗人来到山顶时的心境,以及他感受到的春意盎然。颈联“逍遥午夜不肯睡,一杯独对明月斟”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山顶上的孤独与寂寞。尾联“明月高高正堪赏,忽送红轮东海浔”则以明月为线索,将整个场景巧妙地联系起来,使诗歌充满了诗意。整首诗语言流畅自然,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