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鸟何太奇,五文分毛质。
渴饮元露浆,饥食碧梧实。
终年不飞鸣,时为幽人出。
我欲执此鸟,施罗叹无术。
神物任变化,何必相促迫。
昔有孤高士,炼食朱明陲。
丹成日飞升,遗灶今在兹。
旷哉超世心,千古有馀思。
黄鹄不可驭,欲往终难期。
置此杳冥事,攀云信所之。
【注释】初入罗浮山作:初到罗浮山所写之诗。
山鸟何太奇,五文分毛质。
渴饮元露浆,饥食碧梧实。
终年不飞鸣,时为幽人出。
我欲执此鸟,施罗叹无术。
神物任变化,何必相促迫。
昔有孤高士,炼食朱明陲。
丹成日飞升,遗灶今在兹。
旷哉超世心,千古有馀思。
黄鹄不可驭,欲往终难期。
置此杳冥事,攀云信所之。
【赏析】此诗作于天宝六年(747),是杜甫晚年隐居草堂时所作。诗人以山鸟自况,借写山中隐者的生活,抒写了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首联“山鸟何太奇”,言其奇特非凡,非一般鸟类可比。颔联“渴饮元露浆”句意是说山中鸟儿渴了就喝山中的露水。颈联“饥食碧梧实”,意思是饿的时候吃山中树上的青桐子。尾联“我欲执此鸟”句意是说我想捉来这些鸟儿,但无奈它们自由自在,没有固定的栖息地,难以捕猎。而尾联“神物任变化”,意思是这些山中鸟儿不受束缚,可以任意飞翔。尾联两句一问一答,用反问句式,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向往和对束缚的不满。
中间四句,诗人描绘了山中隐者的日常生活。他们生活在深山之中,与外界隔绝,过着清静淡泊的生活。他们不需要像其他动物那样四处觅食、奔波劳累,只需要满足基本的食物需求即可。然而即便如此,他们也不愿意放弃这种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因为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们才能真正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和宁静。
最后两联,诗人进一步表达了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他希望有一天能够像那些山中鸟儿一样生活,不受世俗纷扰,随心所欲地生活在这个美丽的世界中。然而他也明白这样的生活并不容易实现,因此只能寄望于将来有机会能够真正过上这样的日子。
全诗语言简洁明了,意境深远含蓄,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自由和独立的渴望。通过描述山中隐者的日常生活,诗人展示了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现状以及人们在其中寻求精神寄托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