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斋饭罢暮钟时,塔里传灯树影稀。
僧在上方秋寂寂,月生东海夜迟迟。
风幡著相心先动,明镜非台性自知。
却笑黄梅留偈别,三更衣钵使人疑。
《菩提坛待月》是一首七言律诗,由明代诗人何维柏创作。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 清斋饭罢暮钟时:清斋即清净的饮食,这里指僧人在斋戒结束后用餐。暮钟指傍晚寺庙的钟声,象征着一天即将结束的时间。这一句描述了僧人在晚餐后等待夜晚到来的情景。
- 塔里传灯树影稀:塔里指的是寺庙中的塔楼,是僧侣们夜间活动的地方。传灯即传递灯光,可能意味着点亮灯笼或蜡烛以照明。树影稀表明夜色已经降临,树木的影子变得稀疏。这一句描绘了夜晚宁静而幽暗的氛围。
- 僧在上方秋寂寂:上方指寺庙的高层建筑,可能是僧人居住或修行的地方。秋寂寂形容秋天的寂静和空旷,强调了高处的孤独感。这一句表达了僧人在高处感受到的孤独与宁静。
- 月生东海夜迟迟:月生表示月亮升起,东海可能是指广阔的海洋,也暗示着遥远或辽阔的空间。夜迟迟形容夜晚漫长且缓慢,给人一种深沉的感觉。这一句描绘了月亮升起时海面上的景色和时间流逝的感觉。
- 风幡著相心先动:风幡指的是随风摇曳的旗帜,著相意为执着于表象。心先动表明内心的感受比外在的动作更早。这一句表达了当风吹动旗帜时,人们往往会因为执着于表面的现象而感到内心的变化。
- 明镜非台性自知:明镜意为明亮的镜子,非台性指不是固定的台座。性自知形容了解自己的本质或本性。这一句强调了真正的智慧和理解来自于对自己本质的认识。
- 却笑黄梅留偈别:黄梅指一种植物,留偈意指留下诗篇或书信。别表示离别。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离别的情感和感慨。
- 三更衣钵使人疑:三更是指深夜时分,衣钵意为袈裟和钵盂,是僧人的象征。使人疑表示引起人们的疑惑。这一句描绘了深夜时分僧人的形象和他们神秘的生活。
整首诗不仅通过细腻的景物描绘,展现了一个宁静而深邃的夜晚景象,更通过对人物情感和心态的深入刻画,表现了诗人对人生、修行和自然的深刻感悟。诗中运用了许多象征和比喻,如“风幡”和“明月”象征着变幻不定和永恒不变的对比,“明镜”和“东海”则寓意了清晰和深邃的哲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