瞻彼萱草,灼灼其华。
兄弟具在,宜尔室家。
孙曾嬉戏,慈颜孔嘉。
和德致祥,善庆讵涯。
天伦至乐,大行何加。
【注释】
瞻彼萱草:看到那萱草,多么茂盛啊!
其三:第三段诗。
兄弟具在,宜尔室家:兄弟们都健在,应当和睦地经营家庭。
孙曾嬉戏,慈颜孔嘉:小辈们嬉戏玩耍,祖父慈爱的笑容十分美好。
和德致祥,善庆讵涯:只有温和的德行可以带来吉祥,美好的庆贺又从何处谈起呢?
天伦至乐,大行何加:家庭的和谐是最大的幸福,伟大的德行又有何能增添呢?
【赏析】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收录了305篇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诗经》中的诗歌,以四言为主,间杂有杂言、五言等。其中以“风”为最具特色,主要收集的是民歌。“国风”中的“卫风”,共有16首,其中的第十三篇《淇奥》就是一首著名的作品。这首诗是《诗经》中描写兄弟亲情的名篇之一。
“瞻彼萱草”,起笔写眼前景。作者首先看到的是盛开的萱草。萱草又叫金针菜、忘忧草,人们常用它来比喻母亲。因为母亲的眼里总是充满慈爱和柔情,即使儿女远游在外,母亲也无时无刻不想着儿子或女儿,所以萱草又有忘忧草之称。“其三”二字表明这是第三段诗。“兄弟具在”,“兄弟俱全”,“具”同“俱”。这里指作者的哥哥和弟弟都健在,因此全家人和睦相处,过着欢乐的生活。“宜尔室家。”意思是说:这样的家庭是最理想的,最值得庆幸的;“室家”即家庭。“宜尔室家”即最理想的家。这一句表达了作者对家庭和睦的渴望。
“孙曾嬉戏”,“孙子孙女”嬉闹在一起,一派天真无邪的欢乐景象,令人感到亲切可亲。诗人在这里运用对比的手法,通过孙辈和长辈的相互嬉戏来表现家庭的温馨和欢乐,同时寄寓了诗人对子孙后代的深深期望。
“慈颜孔嘉”,“慈”是“仁慈”、“慈爱”之意,“孔”是甚、深的意思。“慈颜孔嘉”即祖父慈爱而和蔼的面孔,非常美好。“孔”字在此作形容词后缀,与前面的“甚”字连用,表示程度之深,感情之浓。这里既写出了祖父慈爱和蔼的面容,也流露出诗人对祖父的敬爱之情。
上四句是对前二句的具体化和深化,把家庭和睦的景象描绘得更为具体生动,同时也更加突出了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珍贵。
“和德致祥”,“和”即温和的意思。“德”是品德,“致祥”即带来吉祥之意。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只有温和的品行才能带来吉祥,美好的庆贺又从哪里说起呢。这里既赞美了和睦的家庭能够带来吉祥的说法,也寄托了诗人对和睦家庭的美好祝愿。
“天伦至乐”,“天伦”是指父子、兄弟之间的关系。“至乐”即最大的乐趣。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家庭的天伦之乐是最大的快乐。这里的“天伦”指的是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关系。诗人认为家庭的天伦之乐是最大的快乐,这种观念反映了儒家思想中的家庭伦理观。
“大行何加”,“大行”即伟大、崇高的行为。“何加”即如何加以赞美。这两句的意思是说:伟大的德行又有什么能加以赞美的呢?诗人认为伟大德行无需多加赞美,因为德行本身就是最伟大的赞美。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道德高尚者的崇敬和敬仰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一家人欢聚一堂、和睦相处的场景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家庭和睦的向往和赞美之情。同时,也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家庭伦理观和道德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