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逢一农色蓝绿,问其何事瘦无肉。答言每年晓起食粥方耕犁,今年耕犁晏归方食粥。
日日米少粥大稀,儿女食半倚墙哭。呜呼,呜呼,安得年年禾大熟,使我儿女两餐足,不仰邻阴荫茅屋。

注释:

①老农叹:感叹老农的生活艰辛。老农,指耕田的老农民,此处泛指农民。②路逢一农:在路上遇见一个农夫。③色蓝绿:面色苍白发青。④何事瘦无肉:为什么这样消瘦没有肉呢?⑤晓起食粥方耕犁:清晨起来煮粥准备耕种。⑥晏(yàn)归方食粥:晚回来才吃粥。晏,通“晚”。⑦日日米少粥大稀:天天都是米少了,粥又很稀。⑧儿女食半倚墙哭:子女吃了一半的粥,靠在墙上哭泣。⑨呜呼:叹息声。⑩安得年年禾大熟:怎样才能每年都有丰收呢?禾,谷物。禾大熟,意思是谷物大丰收。⑪使我儿女两餐足:让我的儿女每天都有饭吃。⑫不仰邻阴荫茅屋:不必仰望邻居的房子遮荫。⑩茅屋,用茅草盖成的屋子。

译文:

路遇一个脸色发青的农民,我问他为何如此瘦弱。他回答,每年黎明起身煮粥准备耕种时才有饭吃,今年因为耕种晚了,回家才吃粥。天天是米少粥稀,子女吃了一半就靠墙哭泣。唉!唉!怎样才能每年都有丰收呢?让我的儿女每天都有饭吃,不必仰望邻居的房子遮荫。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反映农民生活艰难的诗作,通过对一位农民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生活的同情和对丰收的期望。

开头两句直接切入主题,描绘了诗人在路上遇到一位面色发青、身材瘦弱的农民的情景。接着,通过询问农民为何如此瘦小来进一步了解农民的生活状况。农民的回答揭示了农民辛勤劳作而又不得温饱的现状,使读者能够深刻地感受到农民的艰辛。

接下来的四句,诗人描述了农民的日常作息时间和饮食情况。清晨起床煮粥准备耕种,晚上才能吃上粥,这样的生活是多么辛苦啊!而每天的主食只有米和粥,使得农民的身体日渐消瘦。这种描述让人不禁为农民的辛勤付出而感到敬佩。

最后四句,诗人转向对农民孩子的担忧。由于家庭贫困,孩子只能吃一半的粥,这让他们靠在墙上哭泣,令人心酸。诗人希望农民能够年年都有好收成,让子女们不再挨饿,过上幸福的生活。

这首《老农叹》通过生动的画面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农民的辛酸生活和诗人对他们的关心与希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