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芳郊雨乍晴,隔林求友听莺声。
文章欲借中原色,裘马初含万里情。
蹈海谁当天下士,谈经直过济南生。
紫薇花下邀欢后,啸倚天门署姓名。

送高五之山东谒方左辖

二月芳郊雨乍晴,隔林求友听莺声。

文章欲借中原色,裘马初含万里情。

蹈海谁当天下士,谈经直过济南生。

紫薇花下邀欢后,啸倚天门署姓名。

注释:

  1. 二月:春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二月。
  2. 芳郊:美丽的郊外。
  3. 雨乍晴:雨后初晴。
  4. 隔林:隔着树林。
  5. 求友:寻找朋友或志同道合的人。
  6. 莺声:黄莺的啼鸣声。
  7. 文章:这里指写作的文章。
  8. 借:借用、模仿。中原色:中原地区的文化特色和色彩。
  9. 裘马:皮衣和马,形容游历四方的豪放生活。
  10. 蹈海:踏足大海。这里比喻有远大的志向和抱负。
  11. 天下士:有才华的人,这里指的是高五。
  12. 谈经:讲述经书,泛指学问。直:直接。
  13. 紫薇花:一种红色的花朵,这里可能是一种象征,或者是指某个特定的地点。
  14. 啸倚:吹笛子时倚靠在某物上。天门:古代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这里可能是指某个具体的地点或景点。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高五前往山东谒见方左辖的祝福和祝愿。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浓厚的人文气息。
    首句“二月芳郊雨乍晴”,描绘了一幅春天雨后的美景画面。雨后的空气清新宜人,大地万物复苏,一切都充满了生机和希望。这句诗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也寓意着人生的新起点和新的开始。
    次句“隔林求友听莺声”,进一步描绘了诗人与友人相聚的情景。在树林中寻找朋友,聆听黄莺的啼鸣声,这样的场景充满了诗意和浪漫情怀。这句诗不仅描绘了友情的美好,也表达了人生旅途中的孤独和寂寞。
    第三句“文章欲借中原色”,诗人提出了自己的写作目标。他希望自己的写作能够借鉴中原地区的色彩和文化特色,从而创作出更加优秀和独特的作品。这句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的创作欲望,也反映了他对文化的热爱和追求。
    第四句“裘马初含万里情”,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生活态度。他带着皮衣和骏马,准备踏上一段万里之旅,去追寻自己的梦想和理想。这句诗不仅体现了诗人的豪迈和坚定,也表达了他对未来的期待和信心。
    第五句“蹈海谁当天下士”,诗人提出了自己的理想和志向。他希望能够成为天下有才华的人,用自己的才华和智慧去影响世界、改变世界。这句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的雄心壮志,也表达了他对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的认识。
    第六句“谈经直过济南生”,诗人提出了自己的学术追求。他希望能够深入研究经书,成为一个学识渊博的学者。这句诗不仅体现了诗人的学术追求,也表达了他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第七句“紫薇花下邀欢后”,诗人描绘了一个美好的场景。在紫薇花盛开的地方,他和友人一起庆祝胜利的喜悦,畅饮美酒,享受欢乐的时光。这句诗不仅描绘了友情的快乐和美好,也表达了人生路上的珍贵友谊和美好回忆。
    最后一句“啸倚天门署姓名”,诗人表达了自己对未来的期望和决心。他希望能够登上天门山,留下自己的足迹和名字,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理想。这句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的勇气和决心,也表达了他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和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