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高建礼秩春卿,水镜抡才宠圣明。
地切南宫分曳履,人当北斗重持衡。
谈经虎观天颜动,染翰龙池藻思生。
好是平津开阁日,茂陵消渴望金茎。

【注释】

赠陈少宰公望:赠诗给陈少宰。少宰:宰相的别称。班高建礼秩春卿:班固,字孟坚,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撰有《汉书》,被誉为“班史”,故称他为“班史”。春卿是班固的雅号。水镜:汉末名臣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人称诸葛武侯。时刘备曾请其出山辅佐,后被拒。诸葛亮在隆中设草庐居处旁种五丈槐树,因称诸葛亮为“卧龙先生”。这里指诸葛亮。圣明:贤明君主。地切南宫分曳履:地切南宫,指南朝宋孝武帝刘骏,封竟陵王,改封江夏王,后改封南康王;分曳履,指分庭抗礼。人当北斗重持衡:北斗,星名,象征地位崇高,权力很大。重持衡,指主持国政。谈经虎观天颜动:谈经,指谈论经史。虎观,指白虎观会议(汉光武时,诸儒生与帝讲论五经同异,诏令其各著所习义,由侍中淳于长领集,作白虎通义) 。天颜动,指皇帝高兴。染翰龙池藻思生:染翰,指书写,翰林学士代指文职。龙池,指汉代皇宫内养蛟龙之处。藻思生,指文思敏捷。好是平津开阁日:平津,汉郡名,位于今河北静海一带。汉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归报大宛传闻有乘黄马之良马,汉武帝遂遣使者到乌孙求马。至张骞返长安时,马已死,武帝以为怪,问使者原因,使者说:“大宛国距长安八千馀里,即使乘千里马也需一个月才能到达。”于是汉朝派百余人,分批前往大宛国求马。汉武帝命卫青率骑兵送他们到敦煌,并在那里等候接应。张骞从大宛回来后,武帝召见他,询问有关西域的情况及各国风俗习惯等。张骞将情况一一报告。汉武帝听后非常高兴,便命令张骞去开通西域之路,张骞奉命西行,经过匈奴,终于找到了通往西域的道路。汉武帝为了奖励张骞,封他为博望侯。后来张骞从西域返回,向武帝汇报了西域的具体情况,并建议开辟一条新的交通线。汉武帝认为他的建议很好,就下令让张骞再次出发前往西域。这次张骞又历经千辛万苦,到达了乌孙国。乌孙国王听说汉朝派张骞前来联络和沟通,十分高兴,就送给张骞一些牛羊马和当地的特产。张骞还带了许多丝织品和毛皮等物品回去。张骞回国后,汉武帝很赞赏他的勇气和智慧。于是又派他出使西域。这次他到了大月氏国(即今天的阿富汗境内)。大月氏王对张骞也很友好,送给他很多礼物。张骞又把大月氏的地图和有关情况报告给了汉武帝。汉武帝听了很高兴,决定再派使者出使西域。后来汉武帝又派李广利出使西域,打通了丝绸之路。平津,即平津馆。汉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张骞出使西域归来,报告了有关大月氏国的情状。汉武帝大喜,命人修建平津馆,以接待来使。开阁日:指平津馆开门迎接来使之日。茂陵消渴望金茎:《新唐书》卷八一《李峤传》:“乾封元年(666)十月,拜太子洗马,俄而迁中书舍人。明年七月,复拜为太子舍人,寻转给事中,累迁凤阁侍郎、内供奉。”李峤,字巨山,齐州安陵人。唐高宗时,官至太子少詹事,兼银青光禄大夫、司农少卿。他为人忠正,敢于直言劝谏。唐高宗曾问他:“我欲立储,谁可为辅?”李峤回答说:“陛下圣德,海内属望;立储非晚。”李峤还多次上书劝谏唐高宗要爱惜百姓,勤修政治,不骄奢淫逸。唐高宗读了他的文章,很受感动。李峤还写了不少反映民间疾苦的诗文。如《奉和御制春日幸望春宫应制》、《奉和晦日游尚书池台》、《奉和圣制宴百僚》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