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万树带秋阴,陵寝苍茫一气深。
龙驭杳然归太始,蓍丛犹发白云岑。
注释:
中原地区万棵树木被秋天的阴云笼罩,陵寝苍茫一片,气势深远。
龙车已经渺无踪影,太始之年已经来临,蓍草丛中依然生长着白云,象征着永恒。
赏析:
《谒伏羲陵》是唐代诗人李峤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通过“谒伏羲陵”这一特定事件,表达了作者对伏羲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寄托了自己的感慨之情。全诗通过对伏羲陵的描绘,展现了一幅气势恢宏、意境深远的画面。
首联“中原万树带秋阴,陵寝苍茫一气深。”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伏羲陵所在的中原地区在秋天的景象。万棵树木被秋风吹动,发出沙沙的声音,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变迁。这两句诗既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美丽,也暗示了历史沧桑之感。同时,“陵寝苍茫一气深”这句诗中的“一气深”一词,形象地描绘出伏羲陵的雄伟气势和深邃内涵,令人不禁心生敬畏之情。
颔联“龙驭杳然归太始,蓍丛犹发白云岑。”进一步展开对伏羲陵的描述。这里的“龙驭”指的是伏羲帝乘坐的龙车,而“太始”则是指伏羲开创的时代。诗人在这里运用神话传说的元素,将伏羲与龙车、太始联系在一起,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神秘色彩。而“蓍丛犹发白云岑”则是指蓍草丛生的地方依然长着白云,象征着永恒不变。这两句诗不仅展示了伏羲陵的自然风貌,还寓意着历史的传承和永恒的价值。
整首诗通过描绘伏羲陵的景色和氛围,表达了作者对伏羲的敬仰之情和对历史的感慨之情。同时,诗歌的语言简练明快,意境深远,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