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见年华逐水流,蛾眉争宠日生愁。
相如纵有千金赋,买得春风不白头。
咏史
这首诗作于道光五年(1825年)十二月,作者客居昆山时所作。 作者当时因母丧离官后寓居昆山,目睹东南富庶地区,治黑暗,而不少知识分子在清廷高压政策的钳制和恐怖下,又养成了苟安自保的风习;所谓“名流”,热衷于勾心斗角,争名逐利。 作者在诗中对此表达了他的愤慨和讽刺。 金粉东南十五州,万重恩怨属名流。 牢盆狎客操全算,团扇才人踞上游。 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 田横五百人安在,难道归来尽列侯? 说明:古文之家的工作重心是对古诗文进行校对并注音,我们所提供的译文、注释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聚合,仅供参考,文章所涉及的字、词发音请以拼音版作为主要参考。
注释与赏析:
- 首句:“不见年华逐水流”:这句通过比喻表达时间的流逝与人的无奈,暗指历史长河中许多英雄人物的一生如同流水般迅速消逝,而他们的理想和抱负却未能实现。
- 次句:“蛾眉争宠日生愁”:这里的“蛾眉”指的是美女,常用来形容美丽但命运多舛的女性。诗人用“争宠”形容这些女性为了获得皇帝或权贵的青睐而相互竞争,从而引发内心的忧愁和矛盾。
- 第三句:“相如纵有千金赋”:提到司马相如,他是西汉著名的文学家,以其才华横溢的辞赋闻名。《史记》记载,司马相如虽拥有极高的才华,却因生活困顿而创作《子虚赋》。此处借指即使才能出众也难以避免现实的困境。
- 尾句:“买得春风不白头”:借用汉代董仲舒的故事,他曾为汉武帝的祖母王太后撰写《春秋繁露》,得到汉武帝的认可,从而在政治上获得成功。这里表示虽然拥有才华和能力,却可能因为现实政治环境的复杂而无法实现理想,甚至可能会过早地失去青春和活力。
- 整体意境:这首诗通过丰富的历史典故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古代文人命运的感慨和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它不仅是一首咏史诗,更是一首深刻的社会寓言,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矛盾。
- 艺术特色:整首诗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引用,展现了作者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审美视角。同时,诗中的语言优美,情感深沉,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此诗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更蕴含了作者对于人生、社会的深刻思考。通过对历史的回顾与反思,诗人传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追求和对时代变迁的感慨,使读者能够从中汲取智慧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