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风日以发,落叶转纷纷。
远树斜衔照,寒山半入云。
步兵常嗜酒,水部本能文。
怅望千秋上,斯人亦不群。

【注释】

严风日以发:指天气越来越寒冷。严:严峻。

落叶转纷纷:树叶飘落,一片片地旋转着。

远树斜衔照:远处的树木斜倚着阳光。衔:倚靠。

寒山半入云:高高的山峰部分隐没在白云里。

步兵常嗜酒:指晋代陶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自称“五柳先生”

水部本能文:指唐代李邕,字泰和,官至吏部侍郎,擅长写作文章。

怅望千秋上:指对历史长河中的杰出人物怀有惆怅之情。

斯人亦不群:这些人也属于杰出之列。斯人:这里指杰出之人。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时的作品。诗人借秋风落叶来抒发自己壮志难酬、老大无成的感慨。首联点出时令,写秋风凛冽,日色渐短。次联写远树斜阳,寒山入云,渲染出一派萧瑟秋意。三联直抒胸臆,表明自己虽酷爱喝酒,却只能写几笔淡文,与陶潜、李邕相比,自己亦属凡庸。末联写自己虽然壮志未酬,但仍然希望像历史上那些杰出的人一样,建功立业。全诗风格沉郁顿挫、悲凉慷慨。

此诗起句写景,用一“发”字,极见天寒气肃。“落叶转纷纷”,则知不是一般的秋天。这两句中,“落叶”是秋的象征;“日以发”是说时间推移得很快。这样,就为下面抒情作了有力的铺垫。“斜”字状树影之摇曳,“半入”二字状山影之模糊不清。“衔”写树影之斜依;“入”写山影之隐约。“斜”与“入”二字,使景物更加形象鲜明。“愁人”“叹老”,是此诗的基调。“怅望千秋上,斯人亦不群。”是说:我常常登高远望,可是那些历史上的英才,也不过如此而已(指陶潜、李邕)。言外之意是说自己虽然也想效法他们,可又觉得难以企及。

《西郊秋兴》十首,是作者晚年退居乡里后的作品,其内容多是感伤身世,抒发情怀。其中第一首是一首五律,题为《西郊秋兴》,共八句,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此诗起句写景,用一“发”字,极见天寒气肃。“落叶转纷纷”,则知不是一般的秋天。这两句中,“落叶”是秋的象征;“日以发”是说时间推移得很快。这样,就为下面抒情作了有力的铺垫。“斜”字状树影之摇曳,“半入”二字状山影之模糊不清。“衔”写树影之斜依;“入”写山影之隐约。“愁人”“叹老”,是此诗的基调。“怅望千秋上,斯人亦不群。”是说:我常常登高远望,可是那些历史上的英才,也不过如此而已(指陶潜、李邕)。言外之意是说自己虽然也想效法他们,可又觉得难以企及。

《西郊秋兴》十首,是作者晚年退居乡里后的作品,其内容多是感伤身世,抒发情怀。其中第一首是一首五律,题为《西郊秋兴》,共八句,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此诗起句写景,用一“发”字,极见天寒气肃。“落叶转纷纷”,则知不是一般的秋天。这两句中,“落叶”是秋的象征;“日以发”是说时间推移得很快。这样,就为下面抒情作了有力的铺垫。“斜”字状树影之摇曳,“半入”二字状山影之模糊不清。“衔”写树影之斜依;“入”写山影之隐约。“愁人”“叹老”,是此诗的基调。“怅望千秋上,斯人亦不群。”是说:我常常登高远望,可是那些历史上的英才,也不过如此而已(指陶潜、李邕)。言外之意是说自己虽然也想效法他们,可又觉得难以企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