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朝北极,万里暮南溟。
地远投蛮府,天高哭汉庭。
旅情生白发,行色傍秋星。
若过湘潭上,休看杜若青。

诗句如下:

一封朝北极,万里暮南溟。
地远投蛮府,天高哭汉庭。
旅情生白发,行色傍秋星。
若过湘潭上,休看杜若青。

我将为您提供这首诗的赏析。

  1. 逐句释义
  • “一封朝北极,万里暮南溟”:早晨朝向北极,晚上抵达南方的海洋。形容旅程遥远,时间漫长。
  • “地远投蛮府,天高哭汉庭”:由于路途遥远,被迫投向蛮族地区;在高高的天上,似乎也在为失去汉朝而哭泣。表达了对故土的怀念和对新环境的不适。
  • “旅情生白发,行色傍秋星”:旅途的劳苦使得白发丛生,行走的身影伴随着秋天的星星,形象地描绘了旅行者的孤独和辛苦。
  • “若过湘潭上,休看杜若青”:如果路过湘潭(今湖南省湘潭市),请不要只看那片绿色的杜若(一种植物)。这句可能寓意着在陌生的地方,要谨慎选择观察和接触的事物。
  1. 整体理解
  • 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一位官员被贬至边疆的艰辛与无奈。从早晨出发,一直走到夕阳,这种漫长的旅程不仅考验着身体,更考验着心灵的承受能力。
  • 诗中的“地远投蛮府,天高哭汉庭”深刻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无限眷恋及对新环境的不适应。这种情感的复杂性使得整首诗的情感层次更加丰富。
  • “旅情生白发,行色傍秋星”不仅描述了旅途的辛劳,也反映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易逝。这种对时间和生命价值的反思,是诗歌中常见的主题,也是古代文人常有的一种感慨。
  1. 文化背景
  • 这首诗写于明朝中期,当时政治斗争激烈,许多有才华的文人因直言进谏而被排挤或贬谪。何景明作为其中的一员,其作品往往透露出对时政的不满和个人的命运感慨。
  • 在中国古代,边疆被视为国家的边缘地带,常被描述为蛮荒之地。因此,“蛮府”在这里不仅仅是字面上的地名,更是象征着远离文明、野蛮落后的象征。而“汉庭”则代表着中原、文明的中心,两相对比,凸显了作者内心的失落与哀愁。

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遭遇的叙述,也是对整个时代背景的反映。它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一个文人在动荡时代的心路历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