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色闲堂静,横经坐昼深。
笙歌非绛帐,弦诵有青衿。
竹劲捎檐碧,松寒覆院阴。
万人忧旱日,洗耳听秋霖。
注释:
- 书院课士雨至有作:书院里教授学生的雨到了,我写一首诗。
- 两色闲堂静:两座颜色各异的书房都很安静。
- 横经坐昼深:在宽敞明亮的书房里读书到日落天黑。
- 笙歌非绛帐:笙声、歌声并不属于红色的帷帐(指天子或帝王所居之处)。
- 弦诵有青衿:弹琴唱曲的声音和读书人的青色衣襟一样清亮悠扬。
- 竹劲捎檐碧:竹子的坚韧挺拔使绿色的屋檐显得更加清新。
- 松寒覆院阴:苍松翠柏给庭院带来清凉的阴影。
- 万人忧旱日:成千上万的人担心干旱的天气。
- 洗耳听秋霖:洗耳倾听秋季的暴雨。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教书育人的热爱和对教育事业的忠诚的表达。他以“书院课士雨至有作”为题,描绘了他在雨中教书的情景,表达了他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执着。
首句“两色闲堂静”,描绘了一个宁静的书房环境,两个不同颜色的书房静静地伫立在那里。这可能意味着他的教学方式既严谨又灵活,能够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次句“横经坐昼深”,描述了他在宽敞明亮的书房里,长时间地阅读书籍的情景。这不仅展示了他的学识渊博,也反映了他对教育的投入和敬业精神。
第三句“笙歌非绛帐”,表达了他对音乐与教育的关系的理解。他认为音乐与文学教育应该相互独立,不应该混为一谈。这是对古代教育理念的一种继承和发展,也体现了他对教育事业的深刻理解和尊重。
第四句“弦诵有青衿”,描绘了他在教室内教书的情景。这里的“青衿”指的是年轻的学子们,他们穿着青色的衣服,代表着他们的年轻和朝气蓬勃。这描绘了一个充满活力的教学场景,展现了他对教育事业的热情。
第五句“竹劲捎檐碧”,描绘了竹子的坚韧挺拔,它的形象被用来比喻教室里的学子们。这句诗不仅赞美了竹子的品质,也赞美了学子们的勤奋和坚韧。
第六句“松寒覆院阴”,描绘了松树的挺拔和苍劲,它的形象被用来比喻学院的氛围。这句诗不仅赞美了松树的品质,也赞美了学院的氛围的肃穆和高雅。
最后两句“万人忧旱日,洗耳听秋霖”,描绘了他在雨中教书的情景,以及他对教育事业的执着和热爱。这里的“洗耳”一词,既是一种形象的比喻,也寓意着诗人对教育事业的虔诚和敬畏之心。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展现了诗人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执着,表达了他对教育事业的深深敬意和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