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馆夏阴澹,雨行寒色凄。
奔湍回白石,折坂下青泥。
栈道常通北,江流却向西。
千峰问来路,烟雾使人迷。
【注释】
草店:指山中茅舍。雨行:雨中行走。寒色凄:冷意透骨。奔湍:急流。白石:白色的巨石,这里指江边的礁石。折坂:弯曲的山路。青泥:青色的泥土。栈道:沿山崖或峭壁上凿孔架木而成的道路,供上下行走。通北:通向北方的山口。问来路:寻找回家的路。迷:迷路。
【译文】
山中的茅舍在夏天时有阴凉,我在雨中行走感到寒冷刺骨。
山涧急流绕过白色岩石,山间小路下是青黑色的泥土。
山中栈道常常通向北方,而江水却向西流淌。
千峰万壑中我迷失了方向,云雾弥漫使人辨不清路径。
【赏析】
《宿山馆》这首诗是一首写景诗。诗人在夏夜雨中经过山中茅舍,触景生情,抒发了对家乡、亲人和朋友的思念之情。全诗以“行”为主线,将风雨、山岭、云霞等景物融入其中,通过描绘雨中行走的感受和所见所闻,表达了诗人对家乡、亲人和朋友的思念之情。
首联“山馆夏阴澹,雨行寒色凄”,描写了山馆在夏季时的阴凉与雨中行走时的寒冷感受。这里的“山馆”指诗人经过的山中茅舍,“夏阴”指夏季时山中的阴凉,“雨行”则点明了是在下雨时行走。这一句通过描写夏日的阴凉与雨中行走时的寒冷感受,为全诗奠定了基调。
颔联“奔湍回白石,折坂下青泥”,进一步描绘了雨中行走时的景象。这里用“奔湍”形容山涧的急流,用“白石”和“青泥”分别描绘了江边的礁石和山路两旁的泥土。这两句通过对山涧急流和山路两侧景色的描写,为全诗营造了一个生动而富有层次感的画面。
颈联“栈道常通北,江流却向西”,则通过对比的方式表现了诗人对于家乡、亲人和朋友的感情。这里用“栈道”指代山间栈道,“通北”指通向北方的山口,“江流却向西”则暗示了诗人身处的地理位置和方向。这两句通过对地理环境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家乡、亲人和朋友的思念之情,同时也为全诗增添了一种思乡的悲凉之感。
尾联“千峰问来路,烟雾使人迷”,则是诗人在经历了千峰万壑后,面对迷茫的云雾而产生感慨。这句通过描述诗人在千峰万壑中迷失方向,以及迷雾中无法辨认道路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对家乡、亲人和朋友的深深思念。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无常的感慨。
这首诗以“行”为主线,通过对雨中行走的体验和所见所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家乡、亲人和朋友的思念之情以及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其艺术手法独特新颖,语言优美动人,是一首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