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南下接平畴,萧索风烟似晚秋。
衰草茫茫楚宫废,荒城寂寂汉江流。
人亡异代空遗宅,岁暮他乡独倚楼。
最是阳春音调古,至今歌罢少人酬。

郢中

荆门南下接平畴,萧索风烟似晚秋。

衰草茫茫楚宫废,荒城寂寂汉江流。

人亡异代空遗宅,岁暮他乡独倚楼。

最是阳春音调古,至今歌罢少人酬。

注释:

  1. 郢中:指郢州、今湖北江陵。郢中即郢州的南面,这里指的是长江以南的一片地区。
  2. 荆州向南连接着广阔的平原,风吹过的地方呈现出萧瑟的秋意。这里的“荆门”是指荆州的南大门,“平畴”则是指广阔的田野。
  3. 荒凉的草木覆盖着曾经的楚宫遗址,废弃的楚宫显得孤独而凄凉。这里的“楚宫”是指楚国的宫廷遗址,“荒城”则是指被废弃的城池。
  4. 当人已经离开后,不同朝代的人们只能在异乡怀念故居,独自倚靠高楼眺望。这里的“人亡”是指人已经去世,“异代”则是指不同的时代。
  5. 尤其是春天的声音,它自古以来都有一种古老的韵味,直到现在人们还在唱这首歌的时候很少有人能够理解其中的意义。这里的“阳春”是指春天的声音,“音调”则是指歌曲的旋律,“古”则是指古老。

赏析:
这首诗以“郢中”为题,描绘了一幅荒凉的楚国古城景象。首句“荆门南下接平畴”,写出了荆州的南门与广阔的田野相接,展现出一幅宁静而荒凉的画面。接着,诗人通过“萧瑟风烟似晚秋”和“楚宫废”,“荒城寂寂汉江流”等句子,勾画出了一个充满荒凉与寂寞的场景。最后,通过对春天声音的描述,表达了对过去历史的感怀和对当下生活的孤独感受。整首诗语言简洁,情感深沉,充满了历史沧桑之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