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阁山空暮景悬,上方钟鼓晚来传。
白云独照孤灯里,新月遥临双树边。
常怪陶潜庸入社,亦知苏晋爱逃禅。
高僧老衲真吾侣,兰若松林可度年。
到寺
楼阁山空暮景悬,上方钟鼓晚来传。
白云独照孤灯里,新月遥临双树边。
常怪陶潜庸入社,亦知苏晋爱逃禅。
高僧老衲真吾侣,兰若松林可度年。
【注释】:
- 到寺:指到达寺庙。
- 楼阁:寺庙中的楼宇建筑。
- 山空:指山峦空旷,没有云雾遮蔽。
- 暮景悬:傍晚的景色在天空中悬挂。
- 上方:指寺庙的高处。
- 钟鼓:寺庙中的钟声和鼓声。
- 独照:独自照亮。
- 孤灯里:孤独地照耀在灯光中。
- 新月:初升或初亏的月亮。
- 遥临:远远地照耀。
- 常怪:常常感到奇怪。
- 陶潜:陶渊明,东晋时期的诗人、政治家,以其田园诗闻名。
- 庸:平庸。
- 入社:参加宴会,比喻参与世俗活动。
- 苏晋:晋代文人潘岳,因与妻子不和而辞官隐居山林。
- 逃禅:远离佛教禅宗修行。
- 高僧:指地位高的僧侣。
- 老衲:指年长而穿着和尚衣服的人,这里指僧人。
- 兰若:指佛教寺院,也泛指寺院。
- 松林:指松树林。
- 可度年:可以度过一生。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来到寺庙的感受。首句描绘了寺庙的景象,山峦空旷,日落时分,夕阳西下,余晖洒落在寺庙的楼阁上,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第二句描述了寺庙内的钟鼓之声,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第三句则表达了作者对孤独的感慨,只有白云和孤灯相伴,夜晚的寂静让人感到孤单。第四句则是对月亮的描绘,它静静地照耀着两棵树,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接下来两句则表达了作者对世俗活动的厌倦之情,他常常感到奇怪,为何陶渊明会参与宴会,又为何苏晋会选择隐居山林呢?这两句反映了作者对世俗生活的反感和对精神追求的向往。
最后两句则是对高僧老衲的赞美,他们才是真正的朋友,可以在兰若松林中度过一生。这里的“真吾侣”表达了作者对高僧的理解,他理解他们的真实身份是僧人,而不是其他身份的人。而“可度年”则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生活方式的向往,他希望能够像高僧老衲一样,在寺院中度过一生,享受宁静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