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市马几登台,老骏谁怜万里才。
岂有明珠终暗掷,只看桃李向阳开。
剑门日落兵西阻,河华春生雁北来。
父子通家真骨肉,不堪岐路重悲哀。
【解析】
此诗首联用典,写韩师之去合阳。“千金”二句,用《左传》中伯牙善鼓琴,钟子期能听出他的琴声中的高山流水之妙,伯牙死后,钟子期去世,伯牙以为再无人能知音了,而后来发现他的儿子也懂得欣赏他的琴艺。诗人以此典故说明韩师之才高八斗,为后辈所推崇。颔联写春光明媚,桃李争妍。末联写韩师父子之间深厚的感情和即将分手的悲哀。全诗语言优美,富有诗意。
【答案】
【译文】
千金易得难买骏马,谁人怜惜千里马才能?
哪有明珠终被暗藏,只看桃李在朝霞中开放。
剑门日落兵阻西进,河华春生雁自北来。
父子通家真骨肉情深似海难分,不堪岐路离别伤悲。
赏析:
此诗是一首赠别诗。开头两句写送别韩师之的情景。韩师是名重一时的文士,其才学与伯牙相匹敌,因此人们称他为“伯牙”。韩师之到合阳(今陕西合阳县)去任县令,人们自然认为他是位贤明之士。然而韩师之为人却很谦虚,并不自以为贤。作者对这样的韩师之,自然是敬佩的。
颔联写韩师之离开时的情形。这里运用的是伯牙遇知音、高山流水的典故。《列子·汤问》载:春秋时期,晋国大夫俞伯牙善于弹琴,他的琴曲《水仙操》非常美妙。有一次他乘船出游,行至蓬莱山附近,突然遇到狂风暴雨,停舟靠岸。伯牙正在凝神弹琴,只见一只海鸟忽飞入船舱中停在他的身旁,不久便引吭高歌起来,声音嘹亮激越,使伯牙十分惊喜,于是取琴弹奏起《水仙操》,海鸟便飞舞鸣叫地随着琴声而来,一会儿就飞走了。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伯牙绝弦”的故事。后人常用“高山流水”指知音难遇或乐曲的高超、清美。韩师之赴合阳任职,正需要一位像伯牙那样的知音者。韩师之离去,自然会使人想起伯牙的遭遇,因而人们说:“岂有明珠终暗掷?”意谓韩师之之才,终将如伯牙那样被弃置不用,这是令人惋惜的。但韩师之却不以为然,他说:“只看桃李向阳开。”他相信自己的知音者一定会理解他的才华,不会抛弃他。
颈联写春光明媚,桃李争妍,而韩师之子却远道来拜见父亲。这既表明了韩师之的人品,又反映了当时社会风俗的变化。
尾联写韩师父子之间的感情。韩师之子前来拜访,本应高兴地接待。但韩师之却没有高兴的意思。原因是他知道儿子来访的原因是为了送他上路。所以他说:“父子通家真骨肉,不堪岐路重悲哀!”意思是说父子本是至亲,现在要分别,真是悲痛欲绝啊!
这首诗以送别为主题,通过对韩师之的描写来抒发诗人的感情。诗歌写得委婉含蓄,不直抒胸臆,而是借典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