菀菀庭中柳,蝉鸣在高柯。
上有西飞燕,下有东流河。
美人堂上坐,忘却门前道。
举头见鸣蝉,低头惜芳草。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赏析”,然后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理解诗歌的情感主旨,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诗人的思想情感等,最后进行欣赏评价。
本题要求赏析“鸣蝉”。
“鸣蝉”即蝉,是中国古代文学中常见的意象。诗中的“鸣蝉”指的就是蝉,这是古代文人常用的一个意象,用来表现诗人自己的志向和抱负。
从“鸣蝉”这一意象看,这首诗的意境是幽静而美丽的。首句点明地点在庭院之中,用“菀菀”二字描绘柳树茂密的样子,写出了庭院的清幽之美。第二句写蝉声高亢,第三句写燕子飞去,第四句写流水东流,第五句写堂上美人,第六句写低头鸣蝉,第七句写低头惜草,第八句写抬头望蝉,第九句写低头怜草。
全诗以“鸣蝉”为线索,写了蝉鸣、燕飞、河流、美人、芳草五幅画面。这五幅画面,又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空间场景:院落,庭院,堂上,门外,庭前,院中,堂下,门前,门内,院前。
【答案】
①鸣蝉:蝉(或鸣蝉)——蝉的叫声。②注释:①鸣:叫声。②西飞燕:燕子往南飞去。③流:水往下流。
③美人:美女。④芳草:花草。⑤赏析:此诗描写了一幅优美的春景图:庭院里杨柳青青,树上有一只知音叫唤的蝉儿,它唱着动听的歌;庭院外飞来一只南来的燕子,它掠过水面,留下一条条涟漪;庭院内走出一位娇艳的美女,她坐在堂子上绣花。
译文:院中柳树郁郁葱葱,高高的树枝上有一个知音在鸣叫。高高的树枝上有一只向南飞去的燕子,低处的河水向东流去。美女坐在堂上绣花,不知不觉地忘记了门外的路。抬起头来看到树上鸣叫的蝉儿,低下头去怜爱地上的芳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