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杓指玄朔,南景留严冬。
中衢返羲驭,淑气扇黄钟。
微阳惧不力,固阴密且重。
至尊怵时令,端拱象钦恭。
闭关关遏行,旅玉罗勋庸。
天乃群物祖,日为众阳宗。
眇兹一线晷,邈彼九渊龙。
泰登自此肇,复来岂无从。
圣人谨元始,君子履攸终。

杜甫《冬至》译文: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见三秦。

注解与赏析:

  1. 年年至日长为客:“年年到日长”,指的是冬至这一节气,每年这个时候,白昼最长,夜晚最短,意味着时间的延长。这里的“长为客”表达了诗人漂泊不定、四处流浪的生活状态。诗人通过冬至这个时间节点,展现了自己在外漂泊的孤独感和岁月流逝的无奈。
  2. 忽忽穷愁泥杀人:“忽忽”表示恍惚不宁,“穷愁泥杀人”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因贫穷和忧愁而产生的身体疲惫和精神压抑。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在异乡生活的艰辛以及内心的极度苦闷。
  3. 江上形容吾独老:“江上”指诗人所在的地理位置,可能是指江南地区的某座山水之间。“形容吾独老”中的“形容”意为观察、体察,而“吾独老”则表达了诗人独自衰老的感慨。这里既体现了诗人对自身境况的感叹,也反映了他对家乡的思念。
  4. 天边风俗自相亲:这里的“天边”可能指的是遥远的故乡或他乡。“风俗自相亲”意味着尽管身处异地,但当地的风土人情仍让诗人感到亲切和安心。这反映了诗人虽然身处他乡,但对家乡文化的情感认同和归属感。
  5. 杖藜雪后临丹壑:描述了诗人在雪后拄着手杖,站在山涧中的情景。“丹壑”指红色的山沟,可能是指一处风景秀丽之处。这句诗展现了诗人在自然美景中寻找心灵慰藉的画面。
  6. 鸣玉朝来散紫宸:这里的“鸣玉”可能指的是佩玉声,“紫宸”是皇帝居住的地方,这里比喻朝会或重要场合。“散紫宸”暗示着诗人在朝政活动中的身份或角色。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在朝廷中的地位和所扮演的角色。
  7. 心折此时无一寸:这里的“心折”可能是指心情沮丧或失望。“无一寸”意味着没有一丝希望或机会。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当前困境的绝望和对未来的渺茫期待。
  8. 路迷何处见三秦:这句诗以“路迷”开头,表达了诗人迷茫或迷失方向的状态。“三秦”是中国古代地理名词,指陕西地区的三个部分。这句诗可能在暗示诗人在异乡的彷徨无助,以及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杜甫的《冬至》不仅是一篇描写节气的诗歌,更深层次地反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生活状态。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对社会、对自然的深刻认识和感悟,展现了其深厚的人文关怀和艺术才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