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人佩剑冠远游,腰间鞶囊垂虎头,七星照耀金银钩。
东行策杖指卢霍,逝将沧海寻丹丘。三清西南龙虎连,攒峰叠翠盘石莲。
千崖万壑不可以径度,玉梁倒挂银河前。青蜺下望熊云烟,石璧中开日月悬。
傍通七十二福地,白玉楼台罗洞天。此中栖身炼大药,宝笈灵书启五岳。
骑鹿时见南斗君,闻笙夜候缑山鹤。我今游目送冥鸿,欲访名山入越中。
飞梁万丈倘可接,共尔青天蹑彩虹。
注释解析
1. 山人佩剑冠远游,腰间鞶囊垂虎头,七星照耀金银钩。
- 山人:指诗人自己。
- 佩剑冠远游:形容远行或出外。
- 腰间鞶囊:古代一种装有物品的袋子。此处比喻随身携带的物品。
- 垂虎头:象征勇猛、威武。
- 七星照耀金银钩:七星闪耀,金银般的装饰(可能指武器上的装饰物)。
2. 东行策杖指卢霍,逝将沧海寻丹丘。
- 东行:向东行进。
- 策杖:手持拐杖。
- 指卢霍:暗示前往卢霍地(可能是地名,具体地点不明,需结合历史地理知识)。
- 逝将沧海:即将踏上寻找大海的旅程。
- 丹丘:神话中的仙人居住地,这里指代神仙居所或理想之地。
3. 三清西南龙虎连,攒峰叠翠盘石莲。
- 三清:道教中的三位最高神祇,分别代表天、地、水。
- 西南龙虎连:描述地理位置或某种气势。
- 攒峰叠翠:形容峰峦重叠,翠绿欲滴。
- 盘石莲:像莲花一样盘旋生长在石头上。
4. 千崖万壑不可以径度,玉梁倒挂银河前。
- 千崖万壑:形容山高林密,地势险峻。
- 不可以径度:无法直接通过或到达。
- 玉梁倒挂:形容建筑精美,如玉石般光泽照人。
- 银河前:比喻景色壮观,如银河横贯前方。
5. 青蜺下望熊云烟,石璧中开日月悬。
- 青蜺:指彩虹。
- 下望熊云烟:从高处向下俯瞰,云烟缭绕。
- 石璧中开日月悬:形容自然景观宏伟,日月星辰在石头的中间悬挂。
6. 傍通七十二福地,白玉楼台罗洞天。
- 七十二福地:形容众多美好的地方。
- 白玉楼台:形容美丽壮观的建筑。
- 罗洞天:包围着整个空间,如同洞穴一般深邃广阔。
7. 此中栖身炼大药,宝笈灵书启五岳。
- 此中:指此处。
- 栖身炼大药:在这里修炼长生不老之术。
- 宝笈:珍贵的书籍,这里指道家经典。
- 灵书:神秘的书籍,可能与道教法术相关。
- 启五岳:开启或启示五行山(道教中认为藏有神仙的地方)。
8. 骑鹿时见南斗君,闻笙夜候缑山鹤。
- 南斗君:北斗七星之一,常被视为吉祥的象征。
- 闻笙夜候鹤:在夜晚听到笙声,便去寻找吹笙的人。
- 缑山鹤:传说中的一种仙鹤,常被用来象征高雅。
9. 我今游目送冥鸿,欲访名山入越中。
- 游目送冥鸿:用“游目”形容目光远大,“送冥鸿”比喻追寻高远的理想。
- 欲访名山入越中:想要探寻名山并深入越地。
10. 飞梁万丈倘可接,共尔青天蹑彩虹。
- 飞梁万丈:形容建筑高耸入云。
- 倘可接:假设能够连接。
- 共尔青天:与你一起站在青天下。
- 蹑彩虹:像踩在彩虹上一样轻盈。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道教仙境和游历经历的诗篇。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构建了一个充满神话色彩的仙境图景。诗中涉及了道教信仰、自然景观、神仙传说等多个元素,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于超然物外的向往和追求。同时,诗中也蕴含着作者对生命意义的思考,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留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