翩翩南图鸟,昔是北溟鲲。才见搏风一日起,忽看垂趐九天云。
樊生此行览吴越,大江石城通日月。岧岧南京十二楼,波浪蹴踏金银阙。
尔上金陵望帝关,星河北极开幽燕。丈夫常怀金海志,才人亦赋两都篇。
排空万里有毛质,再接扶摇上九天。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及评价能力。这是一道综合性学习试题,解答此类试题时,既要注意从所给材料中找到答案,又要考虑作答者自身的知识积累和理解能力,最后结合题目要求的“赏析”来组织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

(1)

本诗前两句写樊生此行览吴越。首句“翩翩南图鸟”,点出樊生是北溟鲲鹏的化身,其行如鸟之飞翔,轻盈飘逸;次句“昔是北溟鲲”,说明他昔日是北海之鱼,后得圣人教诲,化而为鹏,搏击长风,直上九万里。这两句运用比喻、夸张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樊生志向高远、气魄宏大的特点。

(2)

第三句“忽看垂趐九天云”,写樊生一飞冲天。“垂趐”是说樊生振翅欲飞的样子,“九天云”是说樊生要飞到天上的云层里去,这里运用比喻手法,将樊生长驱直上,直入云霄,写得气势磅礴,形象生动。

(3)

第四句“樊生此行览吴越,大江石城通日月”,写樊生此次行程的路线。“樊生此行”承接“南图”、“北溟”、“九天云”而来,表明樊生这次出行的目的,即游览吴越。“大江南北”指吴越地区,“通日月”形容地势险峻,山峦重叠,景色壮观。这里运用对偶手法,把樊生游览吴越的行程与吴越一带的壮丽山川作了形象的描绘。

(4)

五、六句“岧岧南京十二楼,波浪蹴踏金银阙”是说樊生登上金陵后所看到的景象。“岧岧”是说南京城高耸入云,“十二楼”指的是南京城上的楼阁,“波浪蹴踏金银阙”是说波涛汹涌,如同用脚蹬踏着金银筑建的宫殿一样,形象地写出了南京地势险要、建筑雄伟的特点。这两句运用比喻手法,把南京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都描写了出来。

(5)

七、八句“尔上金陵望帝关,星河北极开幽燕”是说樊生登上南京后所看到的景象。“尔”指你们。“尔上金陵”,即你登上南京城;“望帝关”是指秦淮河的北门;“星河北极”指北极星在北方出现。这两句运用对偶手法,写樊生登上南京城后所看到的景象。“幽燕”是地名,指北京一带。这两句运用对偶手法,将樊生登城所见之景与北京一带的地理位置联系起来,表现了北京一带地势险要,风景秀丽的特点。

(6)

9-10句“丈夫常怀金海志,才人亦赋两都篇”的意思是:壮士常常胸怀治理天下的雄心壮志,贤才也常常创作《两都赋》。这两联都是以“金海”为题创作的,诗人在这里运用典故,赞美樊生有志于治国平天下的大志,同时借古讽今,暗喻当今统治者应效法汉文帝,招贤纳谏,广开言路,让百姓安居乐业。

(7)

11-12两句“排空万里有毛质,再接扶摇上九天”是说樊生乘风破浪,勇往直前,冲破重重困难。“排空万里”指樊生乘风破浪,勇往直前;“排空”是说冲破天空。“有毛质”是说像长毛那样有质地,形象地写出了狂风巨浪的威猛之势。“再接扶摇上九天”中的“再接”是再次迎风而上,“扶摇”是形容旋风的迅猛,这里借代指大风,“九天”是指天空的最高处。这两句运用对偶手法,写出了樊生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赏析:

这首诗是送别诗,诗人通过描写樊生的形象,表达了他对朋友的深厚感情及对他的美好祝愿。全诗四句成章,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语言流畅自然,富有韵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