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自从天地开,天下之水皆西来。黄河昆仑一线出,下转秦甸轰奔雷。
长江广汉两荡潏,浊泾清渭中萦回。帝遣九龙下治此,江汉安流泾渭理。
华岳中断仙掌高,却放黄河行万里。九龙蜿蜒上天去,至今犹馀九川水。
秦中云雨四时遍,北地尘沙几回徙。我来长安不见九,川水得见九川子。
九川子是非常人,朝辞川上麋鹿群,夕盒青琐为帝臣。
已从华衮补日月,况执彤管排风云。长风西来吹北极,西望川流渺何极。
野岸空悬舟楫心,塞林暮绕波涛色。吁嗟江汉犹阻兵,中原不见黄河清。
虺蛇豺虎满道路,黄埃浊浪无人行。九川子,何不更鞭九龙起,坐视天下横流水。
九川行
君不见自从天地开,天下之水皆西来。黄河昆仑一线出,下转秦甸轰奔雷。
长江广汉两荡潏,浊泾清渭中萦回。帝遣九龙下治此,江汉安流泾渭理。
华岳中断仙掌高,却放黄河行万里。九龙蜿蜒上天去,至今犹馀九川水。
秦中云雨四时遍,北地尘沙几回徙。我来长安不见九,川水得见九川子。
九川子是非常人,朝辞川上麋鹿群,夕盒青琐为帝臣。
已从华衮补日月,况执彤管排风云。长风西来吹北极,西望川流渺何极。
野岸空悬舟楫心,塞林暮绕波涛色。吁嗟江汉犹阻兵,中原不见黄河清。
虺蛇豺虎满道路,黄埃浊浪无人行。九川子,何不更鞭九龙起,坐视天下横流水。
注释:
- 君不见自从天地开:意为“你难道没看到自从天地开辟以来”。君不见,古汉语中常用于表达感叹句,表示作者的感慨或不平。
- 天下之水皆西来:指中国的河流大都向西边流入大海。
- 黄河昆仑一线出:指黄河发源于青海的昆仑山脉,然后流向西边,形成一道明显的分界线。
- 下转秦甸轰奔雷:指黄河水流经甘肃、陕西等地,流速加快,声如雷鸣。
- 长江广汉两荡潏:指长江和汉江在湖北一带汇合,水流湍急。荡潏,水流激荡的样子。
- 帝遣九龙下治此:指皇帝派遣九条龙来治理这片土地。这里的“治”有治理的意思,也有统治、管辖的意思。
- 江汉安流泾渭理:指长江和汉江在陕西境内的流程已经稳定,泾河、渭河在这里交汇,水流顺畅。
- 华岳中断仙掌高:指华山的山势险峻,如同神仙手中的仙掌一般高耸入云。
- 却放黄河行万里:指黄河水流经过华山后,继续向西奔腾而去。
- 九龙蜿蜒上天去:指九条龙各自腾飞到天上去了。
- 至今犹馀九川水:指虽然现在只剩下了九条龙的水脉,但曾经的河水仍然流淌不息。
- 秦中云雨四时遍:指秦始皇时期的秦国,云雨四时都在不断地变化着。
- 北地尘沙几回徙:指北方地区经常遭受沙尘暴的侵袭,使得大地变得灰蒙蒙的。
- 我来长安不见九:指我来长安的时候,却没有见到过九条龙的踪影。
- 川水得见九川子:指后来终于见到了传说中的九条龙的后裔——九川子的踪迹。
- 非常人,朝辞川上麋鹿群:指这个九川子并不是普通人,他早晨离开家乡的时候,身边跟着一群麋鹿。
- 夕盒青琐为帝臣:指他在晚上换上朝廷官员的服饰,成为了一位皇帝的大臣。
- 已从华衮补日月:指他已经学会了如何运用华丽的服饰来装扮自己,以期能够像太阳和月亮一样辉煌。
- 况执彤管排风云:指他还掌握了掌管文采的能力,能够像驾驭风云一样掌控局面。
- 长风西来吹北极:指一阵强劲的西风吹来,仿佛能吹动北极星一样。
- 西望川流渺何极:指他向西望去,只见川流不息,但看不到尽头。
- 野岸空悬舟楫心:指在野外的岸边,空无一人,只有孤零零的船只悬挂在心头。
- 塞林暮绕波涛色:指边塞上的树林在傍晚时分环绕着波浪的颜色。
- 吁嗟江汉犹阻兵:叹息之声不绝于耳,因为战争仍在江汉地区肆虐。
- 虺蛇豺虎满道路:道路两旁布满了毒蛇、猛兽等凶猛之物,给行人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 黄埃浊浪无人行:形容道路上尘土飞扬,波浪浑浊,人们无法行走。
- 九川子,何不更鞭九龙起:意思是说九川子啊,为什么不再鞭策一下九条龙起来呢?这里表达了一种对九条龙的渴望之情。
- 坐视天下横流水:指九川子坐在一边,看着天下的河水横流不止,却无动于衷。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全诗共八句,每一句都充满了深刻的内涵和丰富的想象。诗人通过描绘九条龙的形象和行为,表现了他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同时,诗歌也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和人生感悟,值得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