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横流著此身,中原天日照累臣。
明昌大定三生梦,钦叔希颜一代人。
野史亭中遗汗简,读书山下起埃尘。
幽兰灰烬今何在,千载空余老角巾。
【注释】
沧海横流:大海汹涌澎湃。著此身:留此身。中原:指金朝旧地,这里指北宋的京城汴京。明昌:金章宗年号(1190-1195)。大定:金世宗年号(1166-1189)。钦叔希颜:指金宣宗、章宗、哀宗三代君主。钦叔,对皇帝的谦称。希颜,指宋徽宗赵佶。后人因此诗作而将这三朝合称“钦、章、哀”。遗汗简:指《钦宗实录》。遗,遗失。汗,通“寒”,指史册。亭中遗汗简,指南宋遗民在遗亭中保存《钦宗实录》的事迹。起尘:起尘埃。起埃尘,指南宋遗民为保存《钦宗实录》奔走四方,四处奔波,以致尘土飞扬。千载:千年。老角巾:指隐者所戴之冠。角巾,用鹿角皮制成的头巾。
【译文】
大海汹涌澎湃时,我留此身;
中原的太阳普照下,我当大臣;
三生三世的梦,我是钦、章、哀三代的后代人;
野史亭中遗留下汗简,我在读书山下奔走求索;
南宋遗民奔走求取《钦宗实录》,尘土飞扬;
我的幽兰之魂,如今何在?只有空余一顶老角巾了。
【赏析】
这首七律,是元好问为悼念他生前最崇敬的一位遗民而作的一首挽歌。这首诗的作者元遗山是一位有民族气节的文人。他在金亡后曾一度投降,后来又坚决不仕元朝,终身隐居于家乡,自号遗山。他的一生,充满了坎坷不平的经历,但他始终不改其志,坚持自己的信仰。这首诗就是他晚年所作。
诗题中所说的遗民指的是金末元初的一些忠贞之士。他们忠于故国,誓死不降,有的甚至不惜以身殉国。他们虽然被金朝和元朝所杀,但他们的忠义精神却永远流传下来,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元遗山写这首诗的目的,就是赞颂这些遗民的忠义精神。
诗的第一联“沧海横流著此身,中原天日照累臣”,是说在大浪淘沙般的岁月洪流中,诗人留下了自己的生命。在阳光普照的中原大地上,他作为大臣,尽职尽责。这里,诗人用沧海横流比喻自己所处的乱世环境,用中原天日比喻自己身处的政治环境,表达了自己坚守岗位的决心和信念。
第二联“明昌大定三生梦,钦叔希颜一代人”,是说在明昌年间和大定年间,诗人曾经三次梦见过宋徽宗、宋钦宗和宋高宗。这三位君王都是宋朝末代皇帝,他们的遭遇都十分悲惨,所以诗人把他们称作“三代”。在这里,诗人把宋徽宗、宋钦宗和宋高宗当作了自己心目中的理想人物,认为他们都是值得怀念的一代帝王。这里,诗人运用了典故,表达了他对宋朝的怀念之情。
第三联“野史亭中遗汗简,读书山下起埃尘”,是说南宋遗民们在遗亭中保存着《钦宗实录》,他们在读书山下奔走求索。这里的“遗汗简”是指《钦宗实录》,“遗亭”是指南宋遗民为了保存这部史书而立的纪念性建筑。“读山”则是指读书的地方。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南宋遗民们为了保存这部史书,到处奔走,尘土飞扬。这里,诗人运用了生动的比喻,表现了他们的辛勤劳动和他们的伟大精神。
最后一句“幽兰灰烬今何在,千载空余老角巾”,是说现在的幽兰已经化为灰烬,只剩下一个空空的老角巾了。这里的“幽兰”指的是南宋的遗民们,“角巾”则是他们的一种装束。这两句诗的意思就是说,现在的南宋遗民们已经成为历史的尘埃,只有他们的精神永垂不朽了。这里,诗人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表现了他对历史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