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允泓
咏怀吴中先哲赠别受之孝廉七章 三吴一虎臣,矫矫韩永熙。 译文:吴地是三吴之地,一位英明的将领,英勇如虎。 注释:三吴指今江苏苏州、浙江杭州和福建福州一带地区(古称吴国)。“一虎臣”比喻这位将领如同猛虎一般,勇猛善战。 韬钤罗胸臆,威光生颔颐。 译文:他胸中有韬略,目光如炬,威严的光芒照耀着他的下巴和脸颊。 注释:韬钤是指兵法战术,罗胸臆是指胸有成竹,韬略在心中谋划。“威光”指威严的气势。
诗句解释与赏析: 国论倚台谏,悠悠难具论。 注释:国家的大政方针和策略常常依赖于台谏(御史台谏官)的讨论和建议。但因为政治斗争的复杂性,难以全面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赏析:这句话反映了古代中国政治中的一些特点,即政治往往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需要通过不同机构和人员的共同参与和合作来实现。同时,这也表达了对政治中存在的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的担忧。 昌言风已微,钩党日愈新。 注释
【注释】 具区:即太湖。具区东南,指太湖的东南岸。结灵:太湖有“五湖”,其中“具区”为其中之一。在湖泖:指太湖中最大的湖泊——太湖。吴中:指苏州一带。吴中六七相:指吴中(今江苏苏州)地区有六七位杰出人物。阶也强哉矫:指他们各自以才学强横,不甘屈从。弱冠:指20岁。抗高议:指与当权者意见不合。遂撄永嘉摽:指被排斥。撄,通“撄”。永嘉,地名,在今浙江温州一带。永嘉摽:指永嘉郡。出理刑:出仕做官
这首诗是明朝诗人高启为纪念吴中名宦陆炳和朱纨而写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共八句,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首四句)以陆炳的威武雄壮、朱纨的刚毅果断来赞扬这两位先哲。第二部分(后四句)则从个人遭遇和历史评价两个方面,对陆炳和朱纨进行了评述。 【注释】 1. 桓桓:形容气势雄壮。 2. 矫矫:形容威武刚强。 3. 草莽:指社会底层,泛指民间。 4. 谁其:疑问代词,表示“谁”的意思。 5. 陆:陆炳
何允泓的《咏怀吴中先哲赠别受之孝廉七章》是一首充满深情厚意的诗作,通过对吴中先哲的赞美和对受之孝廉的别离之情,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和对友情的珍视。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释义和赏析: 1. 滇海凤酋残:描绘了滇海地区的风土人情,以及当地少数民族的强悍。 2. 合浦交夷肆:强调了合浦地区与外族的广泛交流和贸易。 3. 六诏达两江:提到了历史上著名的六诏制度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它描述了吴中先哲赠别受之孝廉七章的故事,表达了对先贤的敬仰和对水利工程的赞扬。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咏怀吴中先哲赠别受之孝廉七章(节选) 武功志高诡,其才更飙飘。 晓畅兵农事,旁谙占测术。 明兴治渠者,公纻迥无匹。 婉婉金闺彦,忽受中丞节。 黄河自天来,出陕势逾疾。 挟彼雍豫流,何知济汶域。 沙湾日撼摇,张秋莽滔泆。 行役岂惮烦,源流究纤悉。 仪图万年利
元良万国贞,蒙养系坊局。 抗法在师儒,启心须讲读。 经筵无蚤暮,况乃辍寒溽。 疑丞日以亲,阉寺敢相逐。 两公名行敦,兼之经术熟。 孝皇六七载,慎简春宫属。 尔宽与尔鏊,詹端好弹肃。 是时青殿中,八党已潜伏。 耆儒朝献替,小竖夜蹴鞠。 前星淡靡耀,荐雷声颇促。 吴也率其僚,陈言何谆笃。 出讲争晷刻,入告必详复。 荀攸善观则,桓荣时献牍。 惜哉鹤禁规,难救豹房哭。 只今宫省内,国海更沈穆。
【注释】 沧海横流:大海汹涌澎湃。著此身:留此身。中原:指金朝旧地,这里指北宋的京城汴京。明昌:金章宗年号(1190-1195)。大定:金世宗年号(1166-1189)。钦叔希颜:指金宣宗、章宗、哀宗三代君主。钦叔,对皇帝的谦称。希颜,指宋徽宗赵佶。后人因此诗作而将这三朝合称“钦、章、哀”。遗汗简:指《钦宗实录》。遗,遗失。汗,通“寒”,指史册。亭中遗汗简
南冠憔悴老钟仪,大府人传草檄时。 书剑旧参横海幕,铙歌新咏渡淮师。 伯才共惜陈琳老,京国空怀庾信悲。 奏罢谈洋尝药后,刘基何事笑陈基。 注释 1. 南冠憔悴:指因受辱而失去尊严,如同囚徒一般。 2. 大府:指朝廷或官府。 3. 草檄:起草檄文,一种古代用于征讨的文书。 4. 横海:横渡大海,这里指远航。 5. 铙歌:古代军乐,这里可能是指战争或军事场合的歌曲。 6. 渡淮师:渡过淮水
诗句解析与译文: 原文: 一朝柴市障风埃,吞炭无由卖炭来。 朱鸟咮从何处食,冬青花向几时开。 度恭端帝魂难返,甲乙丙人名漫猜。 崩角御亭羞万载,劝君莫更哭苏台。 注释: 1. 一朝柴市障风埃:在柴市被风吹起尘埃,形象地描述了一种环境背景的恶劣。 2. 吞炭无由卖炭来:表示无法通过卖炭来换取生存所需的财物,暗示了生活的艰难和无奈。 3. 朱鸟咮从何处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