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国秋云重,江城暮雨寒。
短衣为客惯,长铗向谁看。
密竹藏幽径,深松着小冠。
渚芹亦可荐,何惜老荆蛮。

【注释】

1、泽国:指长江中下游一带。泽,水边。

2、秋云重:秋季的云雾浓密。

3、暮雨寒:傍晚时分,细雨纷纷,天气寒冷。

4、短衣:这里指穿着短衣服的人,泛指下层人民。

5、长铗(jiá):剑名,比喻宝剑。

6、何惜老荆蛮:为什么舍不得用它来招待客人呢?荆,一种植物。蛮,西南少数民族。

【赏析】

《雨中遣闷》,是唐代诗人李白在天宝初年流落江南时所作的七言绝句组诗。此诗以江城暮雨为背景,借景抒情,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沉忧虑以及壮志难酬的感慨。全诗写景细腻,情感深挚,意境清幽,含蓄蕴藉。

首句“泽国秋云重”,以“重”字形容秋云浓密;次句“江城暮雨寒”,又写江城的傍晚景色,“暮雨寒”三字点出了时间、地点和环境气氛。“泽国”两句总写江南之景,而“短衣”、“长铗”二句则特写诗人本人的处境。“短衣为客惯”,“客”,即游子。“为客惯”,说明诗人长期在外,过着漂泊不定的生活,因而对于穿短衣这种朴素衣着已经习以为常了。“长铗向谁看”中的“长铗”,是说诗人佩带宝剑,表示他胸怀大志,但无人赏识,所以只能向谁看呢?“向谁看”,既表现了他的孤独、苦闷,又表现了他壮志未酬的愤激之情。

第三、四句紧承“长铗向谁看”。诗人看到茂密的竹林,想到自己像竹子一样,虽然有节有棱角,但终究要生长在山野之中。于是,他想起了隐居不仕的高人,他们隐于山林,远离尘世,不受世俗礼法的约束,自由自在地生活着。因此,诗人不禁产生了向往之情:“密竹藏幽径,深松着小冠。”这两句描写了诗人所向往的那种与世隔绝的生活境界。

五、六两句进一步描绘了他向往的生活境界。前一句“渚芹亦可荐”,意思是说即使是山野菜蔬也可以用来款待客人,表现出诗人淡泊名利的思想。后一句“何惜老荆蛮”,意思是说何必吝惜使用荆条、巴蔓等西南荒蛮地区的草物作调料来招待客人呢?这里的“荆蛮”是泛指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因为古代南方少数民族的首领多称“荆王”、“蛮王”。诗人在这里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表达他对当时统治者轻视南人、歧视少数民族政策的不满情绪。

这首诗的构思精巧别致,全篇紧扣“雨中遣闷”这个题目。诗人从“泽国秋云重”写到“暮雨寒”,“长铗向谁看”到“何惜老荆蛮”,中间过渡自然,衔接紧密,层次分明,脉络清晰,结构严谨,没有一丝懈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