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可漆,炭可吞。哑癞何足辞,难酬国士恩。君头为饮器,安用我头存。
桥下厕中谁在此,义士甘心赵襄子。君不见东邻再嫁妻,能为后死夫。
明代诗人吕坤的《豫国士》一诗,表达了对国家忠诚与牺牲精神的赞美。诗中“身可漆,炭可吞”,描绘了为国家献身的决心和勇气。
诗中“哑癞何足辞,难酬国士恩”强调了即使自身条件不佳,也难以回报国家的培养之恩,体现了对国家责任的重视和对个人价值的超越。
“君头为饮器,安用我头存”反映了一种牺牲精神,即为了更大的国家利益,个人的生死显得微不足道。
诗中多次提到“桥下、厕中、襄子”,这些意象不仅指地理位置,还象征着在困难环境中仍坚持原则和信仰的义士形象。
整首诗语言简练有力,情感深沉而真挚,是古代诗歌中的佳作,展现了作者深厚的爱国情怀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 《豫国士》是明代诗人吕坤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忠诚与奉献精神的赞美。
诗中“身可漆,炭可吞”形象地描绘了为国家付出巨大牺牲的决心,展示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利益的坚定信念和无私情怀。
“哑癞何足辞,难酬国士恩”这两句深刻地揭示了诗人对国家重用和个人牺牲价值的高度认可,体现了诗人崇高的道德情操和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
诗人通过对“桥下、厕中、襄子”等地点的描写,寓意着身处困境但坚守信念的义士形象,表达了对那些为国捐躯者的敬仰之情。
整首诗语言简洁而富有力量,情感深沉而真挚,充分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忠诚与奉献精神的赞美。
《豫国士》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一首蕴含深刻哲理和历史价值的作品。它让我们深刻理解到,每一个为国家付出的人,都是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的英雄。
此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鲜明的对比,将国家的利益和个人的责任紧密相连,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忠诚与奉献精神的赞美。
诗中“桥下厕中谁在此,义士甘心赵襄子”这句表达了即使在艰苦的环境中,也有像赵襄子一样坚守道义、无私奉献的义士存在,彰显了高尚的品德和坚定的信念。
《豫国士》这首诗以其深刻的内涵和优美的文字,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至今仍激励着无数人为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事业而不懈努力。